首页 增发 双环科技定增7亿:国资大股东为何自掏腰包收购核心供应商?

双环科技定增7亿:国资大股东为何自掏腰包收购核心供应商?

双环科技(SZ000707)于2025年6月26日晚间公告,公司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同意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双环科技拟向控股股东双环集团及间接控股股东长江产业…

双环科技(SZ000707)于2025年6月26日晚间公告,公司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同意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双环科技拟向控股股东双环集团及间接控股股东长江产业集团等特定投资者募资,募资不超过7.09亿元用于收购核心供应商宏宜公司68.59%股权。其中,双环集团和长江产业集团将兜底认购6000万元和1.4亿元。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即不超过1.39亿股。

国资量身打造供应商宏宜 化解“ST”摘牌危机

双环科技的大股东为什么要自掏腰包收购核心供应商呢?这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双环科技的主导产品为纯碱,作为老牌国企上市公司,其实际控制人为湖北省国资委,公司在资金、资源及产业协同等方面获得重点支持。2000年初,受市场经济冲击,双环科技销量下滑,经营陷入困境。2006年,宜化集团接管双环科技,投资13亿元进行技改升级,使其业绩得以重振。但不巧的是,纯碱行业随后遭遇十年“寒冬”,期间生产设备部分老化,双环科技又无力开展技改,导致生产能耗偏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行业竞争力较弱,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公司股票代码曾为*ST双环,两次面临摘牌退市风险。在国资背景提供的资本与政策支撑下,2021年双环科技通过资产出售剥离低效资产、减少财务费用。当时双环科技原有合成氨产能老化,处置老合成氨装置后,主要原材料之一的合成氨完全依赖外部采购。湖北国资介入后,向双环科技注入技改资金,投资建设新合成氨装置,为其解决原材料依赖问题。2021年9月,投资18.38亿元的合成氨产业升级项目正式启动,由应城宏宜公司具体实施。​

宏宜化工公司是专门为双环科技配套建设的合成氨供应商,宏宜公司是双环科技的第一大关联交易方。而双环科技作为宏宜公司的最大客户,为其贡献了九成收入。宏宜公司自2023年4月建成投产后,2023年度及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73亿元和6.72亿元。2023年度及2024年上半年,双环科技向宏宜公司的采购金额分别为9.53亿元、6.02亿元。​

这次由政府主导的供应链升级,为双环科技带来了新生。新项目投产后,合成氨成本每吨下降1200元,应城宏宜公司的合成氨相比双环科技老合成氨装置,每年可降低约4亿元成本。2021年双环科技成功扭亏为盈,当年盈利4.23亿元;2022年盈利8.73亿元,上缴税收2亿元。按照湖北国资当年的规划,如今将把宏宜公司注入上市公司,这正是双环科技此次定向增资收购宏宜公司的背景。本次收购完成后,双环科技对宏宜公司的持股比例将提升至94.93%,可消除该部分关联交易。

行业周期下行拖累 业绩显著下滑

2024年双环科技业绩出现显著下滑,全年营业总收入28.91亿元,同比下降23.80%;归母净利润2.81亿元,同比下降54.46%。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核心产品单价大幅下跌,同期可比公司如山东海化、中盐化工等也出现了一致的业绩下滑趋势。​

2025年上半年,纯碱行业整体呈现“强供应、弱需求、低价格、高库存”的特征,多数企业面临盈利压力。2025年一季度,双环科技实现营业总收入6.13亿元,同比下降26.31%;归母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盈利1.65亿元转为亏损994.58万元。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38.45万元,同比大幅下降82.10%,公司日常运营资金回笼能力有所减弱。​据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双环科技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将亏损1000万元至1400万元,而上年同期盈利3.08亿元。

来源:双环科技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为应对行业周期性调整,双环科技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升级。公司计划投资13.66亿元对联碱生产装置进行升级改造,该项目目前处于试生产阶段。项目投产后,纯碱综合能耗将下降28%,年碳减排87487吨,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针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公司正在进行小规模试验,并计划开展中试项目,相关样品已送至电池厂家进行性能测试。​

同时,公司还在推进热力系统升级改造,预计每年可降低成本约1100万元。针对市场变化,公司正探索氯化铵的分解回收利用,以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

此外,双环科技还在减少外部采购依赖方面持续发力。2024年8月9日,双环科技公告称,公司报名参与久大系三家公司(久大(应城)盐矿、久大(应城)制盐、湖北久大品种盐)的破产重整。久大系这三家公司与双环科技生产基地地理位置毗邻,若能成功整合,有利于双环科技进一步掌控上游供应链资源,整合仓储、物流及生产设施。但尽职调查显示,久大系的债务、法律及重整负担风险远超战略收益,双环科技最终理性退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经互联-上市公司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ipo123.com.cn/archives/59431
上一篇
下一篇
Avatar photo

作者: ID010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345892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zgssgsw@ipo123.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