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寒冬下,股票融资在今年一季度进一步收紧。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前3个月股票融资规模合计776亿元,同比下挫77%。这与IPO发行和定增发行大幅放缓有较大关系,这两项融资品种一季度的募资规模都下滑逾七成。
证券公司投行业务首当其冲,以IPO细分业务为例,根据Wind对券商IPO承销保荐费的测算,今年一季度仅有18家券商IPO承销“开张”,相比去年同期家数近乎“减半”;上述十余家券商一季度IPO承销保荐费仅赚下近14.11亿元,同比减少77%,亦即是说,平均每家券商一季度赚不到8000万元的IPO承销保荐费,而去年同期平均每家赚得近2亿元。
投行“寒冬”在年报中也得以印证。近日,上市券商2023年年报陆续披露,投行业务几乎全线承压。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8日,有30家上市券商披露2023年年报,其中有超过20家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同比下滑,甚至还有5家“入不敷出”。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8日,A股当前IPO首发募资总额为264.25亿元,较去年同期IPO首发募资总额1150.67亿元,同比减少77.04%。
由于股票融资项目获批数量少,大型券商IPO项目发行的不确定性增加,头部效应在当前市场可能有所弱化。据Wind数据,华泰联合证券一季度IPO承销保荐费收入排名第一,超过中信证券。民生证券、中泰证券新晋前列,分别排在第三、第五。按照Wind对IPO股票承销保荐费的统计口径,包括头部券商在内的5家证券公司一季度股票承销保荐费滑坡80%以上。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注册保代规模已达8600人左右,剔除重复数据后,2023年的企业IPO项目共涉及的保代数量约为600人,可见,在过去一年,已经有超过九成的保代“无米下锅”。比较来看,2022年有1/9的保代参与IPO签字,而2023年这一比例已降至1/14左右。
Choice金融终端显示,截至4月17日,共有6位保代各有三个正在审核中的IPO项目。这些保代分别是中信证券的安楠和胡征源、华安证券的刘传运、中金公司的漆遥、浙商证券的赵华和周旭东。从工作经历来看,这6位保代大多拥有超过十年的从业经验。此外,有90位保代负责了两个IPO项目的审核工作。这意味着,当前有96位保荐代表人参与了至少两个正在排队等待审核的项目,占整个保荐代表人总数的约1%。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市场各方对IPO发行节奏均有收紧预期,投行从业人员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除了裁员,降薪在行业内也是屡见不鲜。 去年年中,有中字头券商传出降薪消息。根据降薪方案,该券商投行条线中低职级员工的每月固定薪酬或将普降,根据职级每月固薪的降幅在5000元至10000元之间。
近日,中信证券对100多名总部投行股权业务人员实施了调岗,旨在缓解IPO速度放缓带来的人员压力。调岗并未导致薪酬变化,但中信证券已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去年,中信证券各项业务市场份额占比仍位居全市场第一,不过,投行净收入下滑约27.28%,从上年的86.54亿元降至62.93亿元。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30日,中信证券今年以来共有保荐项目约30单,已有7单IPO项目撤回。中金公司2023年投资银行业务营业收入为32.42亿元,同比减少40.3%,营业利润率为10.81%,同比减少22.2个百分点。包括投资银行在内,中金公司六大主要业务条线收入均出现负增长。
一直以来,IPO业务是券商“股票承销保荐”中的主要收入支柱。根Wind数据进行统计,IPO承销保荐费在“股票承销保荐费”中占比接近90%。
IPO节奏自去年“827新政”下降后,今年进一步放缓。从批文发放端看,今年一季度沪深北三地交易所合计仅有28家IPO企业拿到注册批文,相比去年同期的78家减少超过六成;从另一个角度看,今年一季度平均每周仅发了2家左右批文。从审核端看,春节假期后,三地交易所已经连续7周没有安排IPO企业上会审核。
若以上述节奏推演全年IPO发行,预计全年可能仅有104家IPO上市。这对以IPO收入为主的投行而言是较大冲击,调整业务结构迫在眉睫。目前券商投行一方面缩编人员、降低业务费用;另一方面在业务打法上转移向确定性相对要高的业务板块,比如再融资、并购重组、新三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