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广东深圳宝安区的卧安机器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Switchbot(Shenzhen)Co.,Ltd.(以下简称”卧安机器人或公司”)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国泰君安国际及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卧安机器人是一家全球领先的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提供商,致力于构建以智能家庭机器人产品为核心的生态系统。
卧安机器人“AI具身机器人系统”,通过模块化硬件模拟人类肢体与感官功能,结合自主决策算法实现家居场景的主动服务。
核心技术:分布式硬件+中枢AI系统
机器人定位与环境构建技术
多传感器融合激光雷达、视觉SLAM、IMU、ToF等多源信号融合,实现毫米级定位精度。视觉重构与动态建模可实时生成3D语义地图,并在家庭布局变化(家具移动、开关门)后1–2秒内自动更新模型。透明物体标记技术,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智能算法结合,解决了透明物体(如玻璃、塑料)的识别难题,已申请专利并应用于家庭服务机器人。
AI机器视觉控制技术
多模态大模型将自研7B参数垂直大模型与扩散模型、小样本增量学习框架结合,可在100ms内完成目标检测+语义分割。CMOS传感器+边缘NPU:1080P/60fps图像输入,功耗<1.5W,实现毫秒级物体识别(官方测试5000类家庭物品Top-5准确率97.8%)。搭载4K双目摄像头和麦克纳姆轮全向移动系统,可实现动态击球策略和动作纠正,展现了其在复杂物理交互中的技术领先性。
分布式神经控制网络技术
仿生协议栈参考神经元脉冲通信机制,在2.4GHz+Sub-G双频段上实现<50ms多设备联动延迟。自愈组网任意节点掉线可在200ms内自动重路由,网络可扩展至200+节点,典型全屋覆盖功耗<0.8W。支持多设备协同工作,管家机器人通过机器视觉直接调度全屋机器人,无需依赖手机APP或语音操控,设备联动延迟低于50毫秒。
专利积累
2022-2024年研发投入从6180万元增至1.12亿元,占收入比重平均20%。截至2025年6月,公司拥有269项全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3项,覆盖机器人控制、多机协同、AI视觉算法等关键领域。
行业前景:老龄化千亿级家庭机器人市场加速渗透
全球家庭机器人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增长,AI具身系统成为核心增量:
市场规模
全球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市场规模从2022年22亿元激增至2024年59亿元(CAGR=63.7%),预计2029年达624亿元(CAGR=60.2%),渗透率从2.3%升至14.6%36。广义家庭机器人市场(含清洁、陪伴等)2024年达2577亿元,2029年将突破4283亿元(CAGR=10.7%)。老龄化趋势、劳动力成本上升及智能家居普及是主要驱动因素。老龄化需求日本(老龄化率28%)、欧洲等地独居老人激增,带动“免改造型”智能产品刚性需求。卧安的养老套装(跌倒监测+语音门锁)已被纳入日本地方政府补贴名录。
细分赛道机遇
AI多模态交互、低成本模块化设计(如轮式底盘)加速产品普及,推动家庭机器人从“单一功能”向“全场景服务”进化。
卧安聚焦的AI具身家庭机器人市场仍处早期阶段,但增长潜力巨大。与传统扫地机器人不同,其产品通过模拟人类“手”“脚”“脑”功能,实现从单一清洁到全屋智能操控、养老护理等全场景覆盖。日本市场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蝉联零售额第一,2024年日本收入占比57.7%,验证了家庭场景商业化落地的可行性。
政策与产业链支持
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深圳等地区的产业链优势(如90%核心部件本地化供应)可缩短产品研发周期至3个月,显著低于行业平均的8-12个月。此外,松山湖机器人研究院等机构提供的技术孵化支持,进一步加速技术转化。
竞争优势:全品类布局技术、商业化与全球化三重护城河
从“单一功能”到“系统级AI具身”
三重闭环技术(定位-建图、AI视觉、分布式神经控制)全部自研,且在同一SoC内跑通,形成“感知-决策-执行”毫秒级闭环。7B参数家庭垂类大模型+自研扩散模型,实现小样本增量学习,持续降低长尾场景误报率(官方披露误报率<0.3%/天)。
市场与渠道
2016年起主攻Amazon、乐天、Kickstarter,2024年日本扫地机品类市占率28%(BCN数据),欧美众筹复购率38%。自建海外仓11个,48小时可覆盖美、欧、日80%人口;本土售后网点400+,返修周期5天,低于行业平均9–12天。自营电商占比从36.9%升至49.8%,降低平台依赖,推动毛利率从34.3%提升至51.7%(超行业均值)。亏损持续收窄(2024年仅亏307万元),EBITDA连续两年为正,现金流健康支撑研发投入。
竞品对比
全球市占率11.9%,领先小米集团(9.8%)等对手,且为唯一实现家庭全场景布局的厂商。对比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石头科技(清洁机器人),卧安避开“人形”泡沫,专注高性价比分布式硬件,商业化效率显著领先。
产品矩阵与生态粘性
公司构建了覆盖42个SPU的七大品类,包括门锁机器人、窗帘机器人、运动陪打机器人等,覆盖清洁、安防、照明、遮阳、门锁、宠物喂养、庭院灌溉等10余个场景。通过SwitchBot App连接超910万台设备,55.2%用户拥有两款以上产品,用户自主创建场景方案86万组,客单价三年内从200元升至980元。形成“设备-数据-服务”闭环。
资本与资源协同
“大疆教父”李泽湘通过松山湖机器人研究院等机构持股12.98%,并担任非执行董事,带来技术资源与产业背书。高瓴、源码资本等机构的投资则为研发与市场扩张提供资金支持,2024年C轮估值达40.5亿元。
风险与挑战
地缘政治摩擦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公司70%收入来自北美、欧洲、日本,若新一轮关税清单将智能家居整机列入“敏感类目”,平均关税可能从7–9%跳升至25%,直接吃掉5–6个百分点毛利。高端无框力矩电机60%产能集中在中国台湾和韩国,2024年Q3已出现8周交期拉长至16周,若地缘政治导致断供,公司2025年出货计划或下调15–20%。
数据主权法规趋严GDPR、欧盟AIAct、美国Kids Online Safety Act均要求“可解释AI”与“本地存储”。公司目前80%训练数据仍在AWS新加坡,若强制数据本地化,需追加2000–3000万美元CapEx自建欧盟/美国数据中心。
汇率波动
日元、欧元2024年已累计贬值12–14%,公司1H24产生汇兑损失1800万人民币,占净利润9%。对冲工具仅覆盖30%敞口,缺口明显。
存货压力
2024年存货增至1.64亿元(占流动资产44.5%),周转天数达82天,需优化供应链管理。
技术迭代
AI大模型军备竞赛:OpenAI、Google每6–9个月发布一次多模态大模型,如果公司7B参数垂类模型无法保持场景精度优势,差异化卖点将被削弱。
卧安机器人凭借模块化硬件创新+老龄化需求卡位+高粘性生态,在AI具身家庭赛道建立先发优势。伴随港股对科技企业盈利门槛的灵活性(允许未盈利上市),其上市估值有望对标优必选(市销率12.55倍)等企业。,若港股上市后能有效利用资本优化财务结构、拓展新兴市场并加快技术转化,有望成为家庭机器人领域的“隐形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