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讯 7月25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芯生命”)IPO审核状态变更为“提交注册”。
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概况:北芯生命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坚持高端医疗器械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本土企业,专注于心血管精准介入高性能创新医疗器械领域。
核心产品:公司核心产品为血管内超声(IVUS)诊断系统和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系统,均进入了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其中,IVUS诊断系统是中国首个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自主创新60MHz高清高速国产IVUS产品,截至2024年末,已覆盖约1000家医院。
技术实力:公司建立了微纳器件研发与封装平台、介入导管研发与工艺平台、高性能医疗硬件开发平台、高性能信号与图像算法及应用软件平台四大核心技术平台。拥有170余项境内外授权专利,发明专利80余项,PCT国际专利申请十余项。
财务状况:2022年度至2024年度,北芯生命分别实现营收9245.19万元、1.84亿元、3.1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亿元、-1.4亿元、-4359.62万元,净利润情况持续改善。同期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43亿元、1.33亿元、1.13亿元,占同期营收比例分别为154.95%、72.03%、35.65%。
市场份额:IVUS诊断系统截至2024年末已覆盖约1000家医院。FFR测量系统上市次年在中国冠脉直接测量FFR市场的市占率即达到30.6%。
发行基本信息
发行规模:拟发行不超过9000万股(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之前),公开发行股票的比例不低于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0%。公司可以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股票的数量不超过本次发行股票数量的15%。
募集资金金额:拟募集资金9.52亿元,将用于介入类医疗器械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介入类医疗器械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上市标准:北芯生命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核心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023年2月其股份转让时,估值为48亿元,满足该标准要求。
保荐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李邦新、梁锦。
上市意义
缓解资金压力与拓展融资渠道:北芯生命选择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对于尚未盈利但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而言,上市为其打开了资本市场大门。此次拟募资9.52亿元,资金将用于产业化基地建设、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等,可有效缓解资金压力,且上市后公司能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进一步融资,为后续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成功上市是对北芯生命企业实力和发展潜力的认可,能极大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有助于增强客户、合作伙伴对公司的信心,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利于产品推广和市场份额扩大。例如,其核心产品IVUS系统2024年在国内全口径市场占有率为10.4%,居行业第三,上市后借助品牌效应,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助力研发与技术创新:公司核心产品FFR系统和IVUS系统虽已取得不错成果,但医疗器械领域技术更新快,需持续投入研发。上市后募集资金可支持公司推进现有8个在研产品项目,加速研发进程,提升产品性能,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契合国家“国产替代”战略需求。
完善股权激励与人才吸引:上市后公司股权具有更高流动性和价值,可通过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股权激励方式,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激励员工为公司长期发展贡献力量,构建更稳定的人才队伍,助力公司战略目标实现。
解决对赌协议压力:北芯生命曾与股东签署对赌协议,若未按时完成合格上市,需回购投资者股份,这给公司带来巨大压力。此次上市成功,可使对赌及特殊权利条款效力自动终止,消除了潜在的巨额回购债务风险,让公司能更专注于业务发展。
上市历程
港股上市尝试:2021年8月4日,北芯生命向中国证监会国际部递交了赴港上市申请,并于同年8月18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A1文件,高盛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但之后未有进一步进展。
转向科创板上市:2022年10月17日,北芯生命同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决定转战科创板。2023年3月30日,其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受理,保荐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拟募集资金12.74亿元。
科创板审核历程:2023年4月24日,北芯生命进入已问询阶段,随后经历了两轮问询。期间,由于IPO审核收紧以及财务资料过期等原因,其审核进程一度停滞,曾两次因财务资料过期被上交所中止审核。2024年12月31日和2025年3月,北芯生命先后更新招股书。2025年7月8日,公司披露二轮问询回复意见,7月11日获得上会机会。
成功过会:2025年7月18日,北芯生命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过会,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第二家过会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