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全球光伏行业经历“冰火两重天”:随着能源转型需求的不断上升,阶段性产能过剩导致了价格的急剧下降。面对这样的行业周期,企业应如何应对?作为硅料、电池片双料全球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在行业震荡中保持稳健经营,通过技术研发与降本增效巩固核心竞争优势,为观察行业转型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本。
经营指标显韧性 现金流筑牢安全垫
通威股份在行业下行周期展现出较强的“抗跌性”。高纯晶硅业务实现销量46.76万吨,同比增长20.76%,市占率约30%,稳居全国第一。其中,N型硅料占比超90%,并实现电子级多晶硅批量供货,新增4家海外客户验证。太阳能电池业务全年销量87.68GW(含自用),同比增长8.7%,连续八年蝉联全球出货量榜首,市占率约14%。
面对N型技术迭代,通威加速产能结构调整,TNC电池产能超150GW,其TOPCon PECVD技术市占率超50%,成为行业主流选择。组件业务销量45.71GW,同比增长46.93%,通威组件核心产品相继获得Tier1、EcoVadis金牌、PV Tech可融资A级等权威认证,关键指标稳居行业前列。
财务方面,2024年通威经营活动现金流保持正流入,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约400亿元,为应对市场波动提供坚实支撑。控股股东持续增持,2024年2月至2025年2月累计增持约13亿元,公司亦启动股份回购计划,截至2025年3月累计回购1.02亿股,金额20.08亿元,彰显了管理层信心。
技术降本与创新 穿越周期的核心动力
观察通威的技术路线图可以发现,龙头企业正在实施“防守+进攻”的双轨策略。硅料业务通过工艺优化实现综合电耗降至46度、硅耗1.04Kg以内,内蒙基地现金成本降至2.7万元/吨(不含税)以内,成本持续领跑行业。
技术创新方面,通威全球研发中心加速技术迭代,TNC、THC组件功率多次打破纪录,并规划2025年推动TNC组件功率再提升25W以上。HJT中试线成果显著,210-66版型组件功率连续9次打破世界纪录,最高组件功率已达790.8W(对应组件效率25.46%),铜互连2.0技术路线形成了行业领先的无银化HJT方案。TBC产品获TUV莱茵认证和出货资质,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4.17%,并完成兆瓦级试验线设备选型论证及布局规划。
全球化破局的“新方程式”
2025年光伏行业现拐点信号,国内需求增长叠加政策引导,行业集中度向头部倾斜。通威加速全球化布局,2024年海外组件销量同比增98.76%,突破欧洲、中东等市场,产品覆盖70多国。
在欧洲,通威TNC-G12/G12R组件以高功率(720W)适配多元场景,与荷兰PVO、丹麦European Energy等达成合作,深耕分布式及户用市场。在中东和新兴市场,通威斩获沙特、南非、阿联酋等地GW级订单,本土化合作规避贸易壁垒。品牌入选福布斯中国出海全球化Top30,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
2025年行业出现微妙变化:国内一季度新增装机回暖,工信部新规提高准入门槛,这些信号都在强化头部企业的马太效应。通威此时的技术储备和资金优势,使其在行业洗牌中占据主动。
市场分析认为,光伏行业正在经历从“规模竞争”到“质量竞争”的范式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像通威这样同时具备技术纵深、财务韧性和全球布局的企业,有望成为新一轮行业整合的主导者。其发展路径也预示着,未来光伏行业的竞争,将是全产业链协同能力、技术创新节奏把控能力和全球化运营能力的综合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