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1月12日召开2024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回应新股发行节奏、注册制下新股发行承销、上市公司分红、投资端改革、个人养老金投资等市场关心的问题。
证监会发行司司长严伯进、上市司副司长郭瑞明、机构司副司长林晓征等出席,介绍新股发行节奏,上市公司分红、回购,以及投资端改革、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情况。
分红机制
分红方面,据郭瑞明介绍,近年来,上市公司分红水平稳中有升。近五年,沪深上市公司分红金额逐年增长,累计分红8.4万亿元,分红金额超过当期融资额。2023年,共有3361家沪深上市公司进行了现金分红,全年现金分红总额2.13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平均股息率达3.04%,与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相比处于中上游水平。
郭瑞明表示,证监会将在尊重公司自治的基础上,更好发挥监管的引导约束作用,推动上市公司不断增强分红意识,优化分红方式,培育分红习惯,提高现金分红水平,进一步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股份回购
回购增持方面,近三年,沪深两市年均537家公司披露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1462亿元;年均628家实施回购、回购金额1016亿元。年均367家公司披露股东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259亿元。
2023年11月份至今两个多月以来,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更加积极主动,持续向市场传递正面信号。
郭瑞明表示,证监会鼓励上市公司依法合规运用回购工具,积极回报投资者,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同时也将加大回购的事中事后监管,对利用回购实施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依法严厉查处。
新股发行
严伯进介绍,2023年沪深市场核发IPO批文245家,启动发行237家。其中,1月至8月核发IPO批文213家,启动发行193家;9月至12月核发批文32家,启动发行44家。
“市场能感受到,去年9月到12月,月均核发批文和启动发行数量明显下降。”严伯进表示,证监会和交易所将继续把好IPO入口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做好逆周期调节工作,更好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谈及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定价相关工作情况,严伯进说,试点注册制以来,证监会坚持辩证系统思维,在推进新股市场化发行的同时,全面加强发行承销各环节监管,通过制度安排、过程监管、监督检查等手段,督促市场各方归位尽责,抑制阶段性出现的抱团压价和大比例超募两种不合理倾向。
全面实行注册制以来,证监会借鉴试点注册制成功经验,继续严格监管发行承销行为,引导网下投资者合理报价、督促发行人和承销机构审慎定价。同时结合不同板块特点,在完善以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机制基础上,兼顾中小投资者利益,在询价对象范围、网上网下分配比例等方面作出差异化安排。新股发行承销机制运行总体平稳。
新股定价
注册制下IPO新股发行定价效率大幅提升,但仍出现了个别新股定价过高、超募的现象。
对此,严伯进指出,全面实行注册制以来,证监会借鉴试点注册制成功经验,继续严格监管发行承销行为,引导网下投资者合理报价、督促发行人和承销机构审慎定价。
“目前,新股发行承销机制运行总体平稳,市场化发行定价功能逐步发挥,新股超募和募不足现象并存,表明竞争博弈、优劣分化的发行生态正在形成。”严伯进强调。
他还表示,针对极端超募现象,证监会和交易所坚持从严监管,监测约束异常报价行为,督促发行人和承销机构充分提示风险、审慎定价,严肃查处询价定价环节违规行为。从效果看,2023年9月到12月,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有所回落,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的比值明显下降,未出现大比例超募。
逆周期布局及市场投资端改革
谈及逆市布局,林晓征表示,2023年以来,逆市布局已成为市场共识。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支持行业机构逆市布局,并将研究制定“逆周期布局”激励约束机制,重点是引导行业机构将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发挥好“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作用,强化对逆周期布局的正面激励,引导机构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切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方面,林晓征表示,近年来,证监会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积极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23年底,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15.9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幅超1倍,持股占比从17%提升至23%,已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3年,证监会在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公募基金方面,引导行业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
一是系统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降低投资者成本。
二是支持权益类基金逆周期布局。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着力提升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积极性与稳定性。一是配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降低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科创板股票等标的资本占用风险因子。二是配合财政部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实施3年长周期考核。
三是积极支持保险资金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个人养老金
至2023年11月底,个人养老金账户有57.6亿元资金投资养老目标基金。2023年养老目标基金整体业绩表现不佳,主要受基础市场短期波动影响,但与其他权益类基金相比,养老目标基金整体业绩表现相对稳定。目前相关制度试运行仅一年,应客观理性看待短期市场波动和收益表现,坚持通过长期投资更好实现保值增值,发挥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优势和功能定位。
下一步,证监会将协同相关部委做好试点评估,同时督促基金管理人扎实提升个人养老金管理与服务水平:一是全面强化机构投研核心能力建设。二是稳步推出更多契合个人养老金需求的投资产品。三是持续优化投资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