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成绩,明确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政策取向,部署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强产业统筹布局和产能监测预警,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加快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进一步扩范围、降门槛,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深入推进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打造名品精品、经典产业。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更好发挥其在促创新、扩消费、稳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025年两会政府报告内容中,蕴含着诸多对经济发展、政策走向和民生改善具有深远影响的玄机。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经济增长目标与财政货币政策
GDP增速目标5%左右
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这一目标既是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并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体现了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鲜明导向。
财政政策加码
2025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2025年两会将继续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特别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政府工作报告预计将提出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投入、优化科技评价体系等。此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也将成为讨论的焦点,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目前,中国已初步构建起包括智能芯片、大模型、基础架构等在内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应用体系,大模型技术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这些领域代表了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对提升国家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两会将重点关注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将成为讨论的重点,特别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
房地产市场与风险化解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财政政策是最高效、最直接的救市手段,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能够直接变现房企现金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完善和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优化考核和管控措施,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支持打开新的投资空间。按照科学分类、精准置换的原则,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置换工作。
民生改善与社会公平
扩大消费
除了已经发布的以旧换新的政策以外,有10余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在社保方面适度发力,主要的举措包括“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有7个省份明确提到了出台、完善或落实“生育补贴”政策。供给端来看,对消费的支持还来自于扩大服务消费供给。
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这体现了政府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视,以及对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