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政协会议于3月4日开幕,全国人大会议于3月5日开幕,过去5年中,有4年两会会期为8天左右,与2025年安排相似。
2025年两会预计将延续2024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消费、科技位于重点任务前两位。从地方两会会议主题来看,消费方面,多地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财政支出将从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等方面发力;多地还提出将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中央增量政策资金支持。
两会三个阶段历史走势特征
会前阶段
市场整体表现较好,从2015年至2024年的数据显示,Wind全A指数在两会前3个阶段(T-15至T-11、T-10至T-6、T-5至T-1)的中位数收益率分别为1.88%、1.24%、0.75%,
上涨概率较高。过去20年上证指数上涨概率超80%,平均涨幅约2%。市场提前博弈政策预期,流动性宽松推动成长股(如科技、消费)领涨。
小市值股票表现占优,会前各主要指数出现明显分化,越靠近开会小市值指数表现越强。风格指数方面,稳定风格越接近两会表现越强,成长、金融风格则越接近两会表现越弱。
资金流入明显:春节后至两会前,外资和融资资金通常会季节性增加,推动市场上涨。
会中阶段
市场表现相对疲软,两会期间市场大多以调整为主,Wind全A指数的中位数收益率为-0.03%。上证指数在两会期间有55%的概率上涨,但平均涨幅仅0.46%,75%的年份涨跌幅在±3%以内。
会议期间市场行业分化显著,食品饮料、美容护理等防御性板块上涨概率较高,科技成长板块波动加大,仅有沪深300的区间收益率为正。
会后阶段
市场慢慢恢复活力,会后市场活跃度有所回升,尤其是会后一周为2.19%,反映出市场对政策落地的期待。Wind全A指数在会后3个阶段(会后1-5个交易日、会后6-10个交易日、会后11-15个交易日)的中位数收益率分别为1.27%、-0.19%、1.57%。
板块轮动明显,会后风格指数表现较为一致,消费在会前与会后阶段表现较强,而金融则涨幅滞后。政策红利释放财政扩张(专项债、产业扶持)与科技创新(AI、低空经济)政策明确后,成长板块(半导体、机器人)及恒生科技指数等中长期受益。高拥挤度板块(如AI产业链)可能回调,资金转向细分领域及低位顺周期行业。近20年会后3个月平均涨幅5.67%,政策受益行业超额收益显著。
2025年特殊背景及风险提示
政策发力点
重点聚焦“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消费提振(以旧换新)、房地产稳定等议题,相关板块或成短期热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流动性宽松环境或延续,但需关注一季度GDP增速超预期可能延缓降息节奏。
风险因素
外部不确定性:如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地缘政治风险等。
板块轮动加速:高估值科技股若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可能引发阶段性调整。
历史数据显示,两会期间A股呈现“会前预热、会中震荡、会后分化”的节奏,2025年需重点关注政策力度与市场情绪的共振。短期来看,科技与消费的结构性机会明确,但需警惕外部风险与板块轮动加速;中长期则需跟踪政策落地效果与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