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晚间,证监会指导证券交易所出台了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的系列举措,一时间,最新监管要求对量化交易影响几何的探讨颇为热烈。证监会指导交易所出台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系列举措,发布《管理通知》(针对券商和交易所)、《报告通知》(针对程序化交易的参与者)两份监管文件,正式对程序化交易进行规范化管理。
交易所指出,对程序化交易投资者的证券交易行为实行实时监控,并对四类事项予以重点监控:一是业务规则规定的可能影响证券交易价格、证券交易量或者交易所系统安全的异常交易行为;二是最高申报速率达到每秒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的交易行为;三是多只证券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明显异常,期间程序化交易大量参与的;四是交易所认为需要重点监控的其他事项。
具体来看,交易所对于异常交易行为一直在密切监控,因此,此次更加值得关注的要求是第二条,即最高申报速率达到每秒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的交易行为。
以下四种情况将会被予以重点监控:
1、本所业务规则规定的可能影响证券交易价格、证券交易量或者交易所系统安全的异常交易行为;
2、最高申报速率达到每秒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的交易行为;
3、多只证券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明显异常,期间程序化交易大量参与的;
4、本所认为需要重点监控的其他事项。
以下内容为主要说明解读
1、明确了股票程序化交易的报备机制:做程序化交易必须报备账户、资金、交易等层面信息。换句话说,没有报备的程序化交易,是违规行为。
2、制定业务规范,从客户准入审核、交易监控方面压实券商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券商加强监控、及时识别、乃至拒绝客户委托。
3、确定了两个监管阈值:重点监控每秒300笔和每天20000笔以上的情形,可以视情况采取调整异常交易认定标准、增加程序化交易报告内容等措施。
4、《报告通知》《管理通知》自2023年10月9日起同步施行。
本次程序化交易监管文件的出台,对于规范量化交易以及市场生态都具备积极意义。
一是文件出台明确了程序化交易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监管出台规则能够使得程序化交易做到有规可依。
二是通过报备机制,监管机构及交易所可以实时关注并监控全市场程序化交易的行为,对于不公平、不合规问题,能够及时防范。
三从定量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主流量化策略基本都在监管要求之内(每秒300笔和每天20000笔以上),对于大部分主流量化策略来说影响不大。
整体来看,目前量化交易总规模约1.5万亿,占全市场规模15%-20%,对市场影响日益重要,但此前缺乏相关规范细则,因此容易成为市场大幅波动的潜在因素。本次新规实施后,有助于杜绝程序化交易中可能出现的交易公平性、合规性等问题,为行业长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证监会指导证券交易所出台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系列举措,意味着将程序化交易被纳入合理合法的监管体系。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市场透明度,打击利用程序化交易进行的违法违规交易行为,维护正常交易秩序,推动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