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核心零部件的精密制造成为决定产品竞争力的关键环节。8 月 15 日,哈尔滨岛田大鹏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大鹏工业”或“公司”)将登陆北交所接受上市审议,这家深耕工业精密清洗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正凭借技术纵深布局与行业趋势共振,从细分赛道龙头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加速进阶。
技术壁垒筑造护城河:从标准制定者到技术输出者
工业精密清洗看似是制造业的配套环节,实则是保障高端装备可靠性的 “隐形卫士”。在汽车动力总成与新能源 “三电” 系统生产中,微米级的杂质残留可能导致设备失效,这要求清洗装备必须达到 “纳米级清洁” 精度。大鹏工业通过二十年技术沉淀,已构建起覆盖清洗工艺研发、智能装备制造、检测系统集成的全链条能力。
公司核心技术体现在三大维度:其一,多介质协同清洗技术实现从传统喷淋到超声、蒸汽、真空的复合清洗升级,清洁度控制精度达到 0.1μm,满足比亚迪刀片电池壳体、特斯拉电机定子等高端零部件的清洗需求;其二,智能控制系统融合工业互联网技术,设备 OEE(设备综合效率)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 15%,可实时追溯清洗参数并优化工艺;其三,AI 视觉检测技术实现从 “清洗” 到 “检测” 的闭环,自主研发的缺陷识别算法准确率达 99.2%,较人工检测效率提升 30 倍。
作为行业标准的参与者,大鹏工业主导或参与制定了《工业清洗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等 3 项国家标准,技术实力获得国家层面认可。其 “绿色工厂” 认证更是凸显技术的可持续性,通过采用水循环系统和低能耗清洗工艺,单台设备年节水达 1.2 万吨,契合制造业绿色转型趋势。
绑定头部生态:客户结构彰显抗周期能力
在汽车产业深度调整的近三年,大鹏工业的客户结构成为其穿越周期的关键支撑。公司不仅覆盖比亚迪、吉利、长城等新能源转型先锋车企,还与一汽、东风等传统车企保持深度合作,形成 “新能源 + 传统车” 的双市场布局。2024 年数据显示,公司前十大客户贡献收入占比达 62%,其中与比亚迪的合作已延伸至海豹、仰望等高端车型生产线,合作年限超 8 年。
这种客户粘性源于其 “定制化 + 全生命周期服务” 模式。针对新能源汽车 “三电” 系统的精密清洗需求,公司可提供从工艺设计、设备制造到安装调试的 “交钥匙工程”,单条生产线定制周期约 4-6 个月,较行业平均缩短 20%。在售后服务端,通过远程运维系统实现设备故障预警,响应时间控制在 2 小时内,客户复购率连续三年保持在 75% 以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客户已从整车厂延伸至核心零部件供应链。潍柴动力、爱柯迪等一级供应商的订单占比逐年提升,2024 年达到 38%,这种 “整车 + 零部件” 的客户结构进一步分散了经营风险,构建起覆盖汽车制造全链条的服务网络。
募投双轮驱动:技术迭代与产能释放的精准卡位
此次募集的 1.5 亿元资金将精准投向 “智能清洗 + 视觉检测” 两大核心领域,展现出公司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智能工业清洗设备生产研发基地(二期)项目投产后,将新增年产能 50 台套高端清洗设备,重点满足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壳体的清洗需求,预计可新增年收入 2.3 亿元。
机器视觉检测设备研发中心项目则瞄准行业痛点,计划突破三维视觉检测、多光谱成像等关键技术,开发针对电池极片、电机定转子的专用检测设备。目前该领域市场主要由基恩士、康耐视等外资品牌主导,大鹏工业通过国产化替代已实现技术突破,2024 年机器视觉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45%,毛利率达 48%,显著高于传统清洗设备业务。
补充流动资金的安排则优化了财务结构,公司资产负债率将从 2024 年末的 45% 降至 38%,为后续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提供资金缓冲。值得注意的是,募投项目与公司现有技术储备高度匹配,研发中心将依托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的 “智能检测联合实验室”,加速科研成果转化,预计三年内可新增专利 25 项,其中发明专利不少于 8 项。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40%、智能制造加速推进的双重产业浪潮下,大鹏工业的北交所上市既是对其技术积淀的市场验证,更标志着企业发展维度的升级跨越。从精密清洗领域的隐形冠军到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这家扎根东北的科技企业正以技术创新为内核,在高端装备制造赛道持续拓展产业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