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CPI同比上涨0.5%,较上月(0.1%)提高0.4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7%,符合市场预期。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同比上涨0.6%,连续第四个月回升。
1月CPI回升、PPI走弱,反映出春节假期因素带来的消费强、生产弱的特点。其中,服务价格上涨是CPI升高的主要推手,显示春节假期居民出行需求旺盛。PPI走弱则与工业生产和建筑业进入淡季,国内高耗能价格普遍回落有关。
1月正值春节,传统节假日为食品和服务价格带来提振,1月CPI环比上涨0.7%;由于和去年春节存在错位,同期基数较低,则明显带动了同比表现。而相比于可比历史1月(即春节同样在1月份的2014年、2017年、2020年、2023年)环比均值1.05%,今年CPI整体涨幅弱于季节性。其中主要拖累项来自食品价格,核心CPI同比则回升至0.6%。
2025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其中,城市上涨0.6%,农村上涨0.3%;食品价格上涨0.4%,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消费品价格上涨0.1%,服务价格上涨1.1%。2025年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均下降2.3%,降幅均与上月相同;环比均下降0.2%。
1月食品价格涨幅显著低于季节性(2014、2017、2020、2023年食品CPI环比均值3.0%),除了猪肉涨价偏弱外,今年冬季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往年偏高,果蔬类产量相对充足也有影响。
食品价格受春节错位和季节性需求影响,鲜菜、鲜果、水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5.9%、3.3%、2.7%,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0%。食品烟酒项同比由0.0%升至0.6%,拉动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
春节期间旅游、文娱消费需求旺盛,飞机票、旅游、电影票等服务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7.8%、11.6%、9.6%,教育文娱CPI同比涨幅扩大至1.7%,贡献CPI同比上涨0.23个百分点。家政服务和美发也显著提价,源于假期务工人员大量返乡。
非食品与能源价格分化,分行业来看,油气开采领涨,煤炭采选、黑金冶炼跌幅较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4.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1.0%,国内石油相关行业涨价主要受到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由于春节期间煤炭供应较为充足,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2.2%。在春节假期、低温天气的影响下,房地产、基建项目部分停工,拖累建材需求,黑金冶炼价格下降0.9%,非金属矿制品价格下降0.6%。有色冶炼价格下降0.4%,主要受到国际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影响。耐用品价格同比继续回落,如家用器具价格同比降幅扩大至3.5%。金饰品价格因国际金价上涨环比上升3.0%,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0个百分点。
中游制造方面,计算机整机制造价格下降0.7%,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下降0.6%;飞机制造价格上涨1.1%,汽柴油车整车制造价格上涨0.8%,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价格上涨0.5%。
1月PPI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2.3%,跌幅与前一月持平。尽管国际油价上涨对PPI形成支撑,但受到春节假期影响,工业生产进入淡季,PPI环比回落,同比未见改善。
PPI行业分化显著,1月PPI同比下降2.3%,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2%,主要受地产、基建施工淡季影响。黑色金属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9%、0.6%。国际油价上涨推动石油相关行业价格反弹,石油加工、油气开采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0%、4.5%。汽车制造业PPI环比上涨0.5%,为近12个月第二次正增长,显示汽车产业链需求边际改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未来需通过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等政策巩固价格回升趋势,同时应关注外需不确定性(如美国关税政策)对出口及工业品价格的影响。随着企业复工复产逐步推进,工业生产和建筑业需求有望回暖,预计PPI同比降幅或有所收窄。此外,光伏、汽车等新兴行业价格开始止跌回升,指向供需环境优化,有助于中游行业价格企稳和企业利润的修复;CPI方面,受节后服务需求回落和春节错月的影响,预计2月CPI同比涨幅或将放缓,但伴随需求侧改善,整体仍处在缓慢修复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