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易思维上交所科创板IPO提交注册 拟募集资金12.14亿元

易思维上交所科创板IPO提交注册 拟募集资金12.14亿元

中国上市公司讯 11月21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易思维(杭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思维”)IPO审核状态变更为“提交注册”。 公司基本情况 业务定位:公司是国家重点“小巨人…

中国上市公司讯 11月21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易思维(杭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思维”)IPO审核状态变更为“提交注册”。

公司基本情况

业务定位:公司是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专注于汽车制造机器视觉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的冲压、焊装等六大工艺环节提供解决方案,同时布局轨交运维与航空领域。2024年其在中国汽车制造和汽车整车制造机器视觉市场的市占率分别达13.7%和22.5%,均位居行业第一。

核心技术:形成了视觉传感器研制等三大核心技术群22项核心技术模块,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国内外授权专利387项、软件著作权119项,其中发明专利200项。

客户资源:合作客户覆盖众多主流车企,既包括一汽-大众、北京奔驰等合资品牌,比亚迪、奇瑞等传统自主品牌,也涵盖蔚来、小米等新势力品牌,产品还出口至沃尔沃等国际车企的全球工厂以及国产头部车企的海外工厂。

财务表现:公司此前业绩增长态势显著,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2.23亿元增长至3.9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2.59%;净利润从538.69万元增长至8433.17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95.66%。不过2025年业绩呈现季节性波动,前9个月实现营收2亿元,净亏损654万元,公司此前解释上半年亏损源于行业特有季节性因素及固定成本影响。

股权结构:公司控股股东为易实思远,持股比例35.08%;实际控制人为郭寅,其直接持有12.27%股份,还通过控制易实思远、易实天诚等三家主体间接控制公司股份,合计控制比例达56.13%,且自公司设立以来一直担任核心管理职务。

发行概况

发行规模:本次公开发行不超过2500万股(不含超额配售选择权对应的股票),且发行股票数量不低于发行后公司股本总额的25%,发行不涉及股东公开发售股份。

募资用途:拟募集资金12.14亿元,具体分配为7.05亿元用于机器视觉产品产业化基地项目,4.09亿元用于机器视觉研发中心项目,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保荐机构:国投证券,这也是该机构2025年保荐成功的第4单IPO项目。

上市意义

对企业自身

拓宽融资渠道,支撑业务扩张:此次IPO拟募集的12.14亿元资金,将重点投入机器视觉产品产业化基地和研发中心两大核心项目。产业化基地建成后可大幅提升各类视觉检测、测量、引导系统的产能,能更好承接主流车企及新兴制造场景的大量订单;研发中心则聚焦技术迭代与新技术研发,为汽车制造、轨交运维等领域的产品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同时上市后还可借助资本市场后续增发、配股等方式持续融资,支撑其海外市场拓展和多领域业务布局。

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合作话语权:登陆科创板能显著提升易思维的行业知名度和公信力。对于海外市场而言,上市公司的身份将助力其进一步敲开国际车企供应链大门,强化与沃尔沃、Rivian等国际品牌的合作深度;在国内,也能增强对一汽-大众、比亚迪等主流车企以及轨交、航空领域客户的吸引力,在合作谈判中占据更有利地位。此外,品牌认可度的提升也利于其吸引全球范围内的高端技术人才。

完善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运营:上市后易思维需遵循科创板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监管要求,这将倒逼企业建立更完善的现代化公司治理体系,优化内部控制流程与财务管理规范。同时,清晰的治理结构和合规的运营模式,能降低经营风险,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对机器视觉及相关行业

加速汽车制造领域国产替代进程:此前我国汽车制造机器视觉市场长期被伊斯拉、伯赛等国际龙头垄断,易思维上市后凭借资本加持,可进一步扩大研发和生产规模,持续突破核心技术,带动国内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推动更多国产机器视觉产品替代进口,降低国内车企的采购成本。

引领行业技术创新与场景拓展:易思维上市后加大研发投入,其在汽车制造六大工艺环节的技术攻关成果,以及在轨交运维、航空领域的技术探索,将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例如其轨交运维检测系统的成功落地,可为同行开辟新的应用场景提供参考,推动机器视觉技术在更多高端制造领域的渗透率提升。

激发行业投资热情: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成功上市,将向资本市场传递机器视觉行业的发展潜力。当前中国AI赋能的工业视觉市场增速超30%,易思维的上市有望吸引更多资本流入该赛道,助力中小相关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机会,形成良性的行业竞争与发展生态。

对国家制造业发展

助力智能制造与产业升级:机器视觉是工业智能化的核心技术之一,易思维的产品能为汽车制造提质、降本、增效提供支撑。其上市后通过产业化基地建设提升产能,可满足新能源汽车、智能轨交等领域快速增长的智能化需求,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数智化转型。

强化高端装备自主可控能力:作为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易思维的上市与发展契合高端装备国产自主可控的国家战略。其在光、机、电、算、软等多领域的技术积累,能为我国高端制造业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提供范例,增强制造业产业链的安全性和自主性。

上市历程

上市前融资铺垫(2018-2023年)

上市前易思维通过多轮融资引入众多机构投资者,为IPO奠定资本与资源基础。2018年7月完成A轮融资,国投创业成为投资方;2021年8月的B轮融资吸引天创资本、银杏谷资本等机构参与,融资金额达数亿元;2022年9月B+轮融资中,海邦投资等机构加入;2023年9月完成C轮融资,方广资本、维科集团等多家投资机构入局。不过2023年末,公司团队股东与18名投资人股东签署的协议中约定了上市辅导验收时限,而公司未能按期完成,这也为后续国投基金退出埋下伏笔。

IPO申报前夕股权变动(2025年3-4月)

因未达成对赌协议中上市辅导验收的相关约定,2025年3月,国投基金将所持易思维全部股份转让给海邦展优、安丰元港等7名投资人,转让金额超1.5亿元,差额补足款由实控人郭寅支付,国投基金在IPO申报前完成套现离场。同年4月,实控人郭寅也进行了股份转让,通过两笔交易合计套现2000万元,该阶段股权变动并未影响公司后续IPO推进。

科创板IPO正式申报与问询(2025年6-11月)

申报受理:2025年6月5日,易思维科创板IPO申请正式获得上交所受理,保荐机构为国投证券,拟募资12.14亿元。

进入问询阶段:6月27日,其IPO进程进入问询环节。此后公司先后完成多轮问询回复,11月中旬完成第二轮审核问询回复,针对上交所提出的股东及股权变动、客户和应收账款、业绩亏损原因等重点问题作出详细说明,比如解释2025年前三季度亏损与政府补助同比下降相关,且逾期应收账款多集中在2年以内、回款风险较低等。

短暂中止后恢复:9月30日,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的财务资料过有效期,公司IPO进程中止,待补充提交相关财务资料后恢复推进。

过会并递交注册(2025年11月21日)

这是易思维IPO进程中的关键里程碑。11月21日,上交所上市委员会审议易思维IPO申请,认为公司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审核顺利通过。同日,易思维同步递交注册申请,标志着其距离登陆科创板仅差注册环节的完成,上市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ipo123.com.cn/archives/68450
上一篇
下一篇
Avatar photo

作者: ID010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345892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zgssgsw@ipo123.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