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讯 11月20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浙江振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石股份”)IPO审核状态变更为“提交注册”。
公司基本情况
成立与沿革:公司前身为桐乡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于2000年9月7日成立;2004年被振石控股集团收购后成为中美合资企业;2015年以中国恒石基业有限公司之名在港股上市,2019年完成私有化退市;2023年6月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2025年11月18日A股主板IPO审核获通过。
股权结构:发行前总股本14.79亿股,桐乡华嘉持股56.27%为控股股东;张毓强、张健侃父子通过桐乡华嘉、振石集团等主体合计控制公司96.51%的股权,为共同实际控制人。
核心业务与产品:公司核心业务是清洁能源领域纤维增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核心产品以风电纤维织物为主,该产品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超35%,此外还有风电拉挤型材、光伏材料等产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其中风电基材生产规模居行业首位,热塑产品品类为国内最全。
资质与技术实力:公司不仅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还获评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浙江省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培育企业等称号。累计拥有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210项,多项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其光伏边框还获得全球首张相关TÜV认证。此外,2022-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始终保持在23.82%-26.00%,持续高于行业均值,成本控制与产品竞争力突出。
业绩表现:2022-2024年,公司业绩呈波动下滑态势。营业收入分别为52.67亿元、51.24亿元、44.39亿元,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3.37%;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81亿元、7.93亿元、6.07亿元,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3.46%。不过2025年业绩预计回暖,公司预估全年营收70-75亿元,归母净利润7.3-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70%-68.69%和20.53%-42.00%,增长动力源于风电行业景气度回升带动产品销量和单价上涨。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32.7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95亿元。
发行概况
发行股票数量:本次发行全部为新股发行,无股东公开发售股份的安排。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介于1.64亿股-4.93亿股之间(不含超额配售选择权对应的股份);公开发行股份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在10%-25%之间,发行后公司总股本预计处于16.44亿股-19.72亿股之间(不含超额配售选择权对应的股份)。发行前公司总股本为14.79亿股。
募资规模与用途:此次IPO拟募集资金39.81亿元,资金将精准投向四大核心项目,具体分配为:17亿元用于玻璃纤维制品生产基地建设、16.48亿元用于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建设、3.59亿元用于西班牙生产建设项目,剩余2.75亿元投入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
上市标准:公司选择适用上交所主板对应的上市标准,即最近3年净利润均为正,且3年净利润累计不低于2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同时满足最近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2亿元,或营业收入累计不低于15亿元的条件,其过往业绩已符合该标准要求。
保荐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苏海灵、唐加威。
上市意义
对企业自身
破解资金瓶颈,支撑产能与战略落地:此次IPO拟募资39.81亿元,能有效解决公司扩张的资金难题。其中资金既用于国内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建设,以应对当前高达98.38%的产能利用率,满足风电材料的旺盛需求;也投向西班牙生产基地,可规避欧洲反倾销税等出海壁垒,强化对维斯塔斯等欧洲核心客户的本地化供应,完善全球化产能布局。此外,部分资金投入研发中心建设,还能保障技术持续迭代。
提升品牌与合作话语权:登陆上交所主板后,公司的合规性与公信力将大幅提升。这不仅能增强对全球上下游企业的吸引力,巩固与中国巨石等上游供应商的稳定合作,还能在与全球前十大风电机组企业的合作中掌握更多主动权。同时,上市后的品牌曝光度也有助于其开拓新能源汽车复材等新赛道,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优化治理与融资渠道:上市后公司需遵循更严格的信息披露与治理规范,将推动企业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多层次治理结构,提升管理与运营的规范化水平。此外,资本市场的平台也让公司后续可通过增发、可转债等多种方式融资,为长期发展提供持续资金支持,降低对传统信贷的依赖。
对行业发展
引领行业技术与标准升级:振石股份作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拥有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核心技术,且参与制定《玻璃纤维缝编织物》等国家标准。上市后其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有望推动风电材料的进一步升级,比如持续助力风电叶片大型化、轻量化发展,同时其技术成果也可能通过行业协同扩散,带动整个清洁能源材料行业的技术水平提升。
树立行业资本化标杆:作为风电玻纤织物全球份额超35%的龙头企业,其成功上市将为行业内其他专注于细分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可借鉴的资本化路径。这能引导更多资本关注清洁能源材料赛道,缓解行业内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推动行业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促进行业整体结构化优化。
对清洁能源领域与社会
助力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当前全球风电装机需求正快速增长,振石股份的产品是风电叶片等核心部件的关键材料。其上市后的产能扩张,能为全球风电、光伏产业提供稳定的材料保障,加速清洁能源项目落地,契合全球“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需求。
增强国内产业全球竞争力:公司通过上市强化全球化布局和技术创新,能在国际清洁能源材料市场中强化“中国智造”的影响力。其西班牙基地的落地还能带动国内复合材料技术与标准走向欧洲,打破海外市场的技术与贸易壁垒,提升国内清洁能源材料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上市历程
港股上市遇冷(2015年)
公司前身恒石有限在张氏父子的运作下,通过设立一系列境外投资公司完成重组后,于2015年12月以“中国恒石”的名义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但此次上市开局不利,公开发售部分仅获得约32%的认购,上市首日开盘便跌破1.6港元的发行价,收盘报1.52港元,首日跌幅达5%。后续在港上市的3年半时间里,股价长期在2-3港元区间震荡,日均成交额仅数百万元,远低于港股主板公司均值,市盈率也始终在8-10倍徘徊,不仅低于全球风电材料行业15-20倍的平均估值,还低于港股主板12倍的整体市盈率水平,融资和估值均未达到预期。
私有化退市(2019年)
由于港股市场流动性差、估值偏低,难以满足公司的融资需求,2019年张氏父子启动私有化进程。同年7月,振石集团(香港)和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每股2.50港元的价格发起私有化要约,按当时已发行的2.05亿股计算,总计耗资约5.14亿港元完成对中国恒石的要约收购。因张氏父子持股超90%,该私有化方案无需依赖中小股东投票,仅耗时3个月便顺利完成退市。
筹备A股上市(2023-2025年6月)
退市数年后,振石股份将上市目标转向A股。2023年7月13日,公司与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IPO征程。之后公司接受了前后七期的系统辅导,逐步整改此前存在的转贷、资金拆借等财务内控不规范问题。到2025年5月28日,公司完成辅导备案,为后续提交IPO申请做好了准备。
A股IPO推进与过会(2025年6月-11月)
申请受理与问询:2025年6月25日,振石股份递交的沪市主板IPO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7月19日,上市进展更新为“已问询”,且同月公司被抽中IPO现场检查。
更新招股书:10月20日,公司更新《招股书》,进一步明确39.81亿元的募资计划及投向等核心信息。
成功过会:11月18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召开审议会议,振石股份的A股IPO审核获通过,这也标志着其距离登陆上交所主板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