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天溯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为品质溯源保驾护航”的使命,深耕计量校准、检测、认证等专业技术服务领域,已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及“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公司立足产业计量导向,业务覆盖生物医药、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能源电力、轻工日化、装备制造等国民经济核心领域,形成“计量校准+检测+认证”三位一体的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作为国内计量校准行业服务区域最广、项目能力数量最多的第三方机构之一,公司持续拓展技术边界:在几何量、热学、力学等十大传统计量领域构建全链条能力的同时,重点突破新能源电池检测技术,形成动力电池超快充测试、五综合可靠性验证等创新成果,服务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广汽集团等2,000余家新能源企业。公司还牵头制定16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及9项计量技术规范,填补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空白,其“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资质更彰显在标准体系建设中的引领地位。
双核业务驱动增长,财务表现亮眼验证持续盈利能力
财务数据显示,天溯计量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性与盈利质量。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59,720.09万元增长至80,011.69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7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8,438.54万元提升至11,105.68万元,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战略性布局的新能源电池检测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2022年至2024年,该业务收入从5,253.58万元跃升至11,314.29万元,复合增长率高达46.75%,远超行业平均增速。
这一增长背后是下游市场的蓬勃需求: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从2017年的81GWh激增至2024年的1,175GWh,年均复合增速达46.53%,预计2025年将接近1,500GWh;储能电池出货量2024年达335GWh,2016-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79.56%。公司通过配置2,000余个电芯/模组/电池包测试通道及40T五综合振动系统、大型高低温冲击试验箱等先进设备,构建起覆盖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全链条检测能力,精准对接客户个性化测试需求,形成“标准制定-检测认证-技术输出”的闭环服务体系。
全国实验室网络布局,构建“一站式”服务生态
天溯计量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全国性、网格化、一站式”的实验室网络布局。截至2025年6月,公司在广东、广西、云南、湖南、湖北、江苏、河南、山西、陕西、新疆等地区设立27个计量检测实验室,实现服务半径最小化与响应效率最大化。这种布局不仅降低客户物流与时间成本,更通过本地化服务深度绑定区域产业集群,形成“需求洞察-技术适配-快速响应”的差异化优势。
在服务能力建设上,公司构建了“硬件+软件+平台”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硬件端拥有1,417项计量校准能力及84大项检测项目;软件端自主研发97项软件著作权,打造大规模高并发计量检测服务平台;平台端建成广东省智能制造装备智慧计量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计量校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15个创新载体。通过一体化运营管理,公司实现对全国分子公司及实验室的统一协调,可承接大批量、跨地域、跨领域、高时效性的订单,平抑地域与领域周期波动影响,保障业绩平稳增长。
创新驱动品牌崛起,擘画可持续发展蓝图
创新始终是天溯计量的核心驱动力。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码,截至2025年8月31日,拥有专利技术133项(含发明专利43项)、软件著作权97项,主导或参编78项标准及9项计量技术规范,形成覆盖高端制造装备、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等多领域的技术储备。其“深圳知名品牌”“湾区知名品牌”等荣誉及工业和信息化部“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认定,印证了品牌公信力与行业影响力。
面向未来,公司规划“立足计测,延伸两端”的发展路径:在计量校准领域向智慧计量、在线计量等创新方向拓展,巩固细分领域领先地位;在检测认证领域深化新能源电池检测能力,布局储能电池、氢能等新兴赛道;通过“34个计量实验室+8个检测基地”的全国实验室网络布局,持续提升对产业客户的服务广度与深度。
目前,天溯计量正全力冲刺创业板IPO。公司将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进一步加固技术壁垒,拓展市场份额,力争发展成为国内计量检测领域的标杆企业,为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战略提供坚实保障,实现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