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永和股份(605020)发布半年度报告,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45亿元,同比增长12.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71亿元,同比激增140.82%。在氟化工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公司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能力及前瞻性战略,实现了经营业绩与核心竞争力的双重跃升,为全年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行业周期上行,配额政策红利释放业绩弹性
2025年上半年,氟化工行业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一方面,我国自2024年起对第三代制冷剂实施配额管理,行业产能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供需格局显著优化。永和股份作为行业龙头,凭借6.14万吨的HCFCs和HFCs制冷剂配额(其中HFCs配额5.82吨),充分受益于产品价格上行,制冷剂板块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另一方面,含氟高分子材料现有产线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稳步提升,邵武永和已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相关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叠加生产效率优化,推动毛利率同比提升7.36个百分点至25.29%,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全产业链优势构筑护城河,技术迭代抢占制高点
永和股份的竞争力源自其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公司持有3个萤石采矿权、2个探矿权,保有资源储量高达485.27万吨矿石量。在萤石资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上游资源的掌控力为其成本优势提供了坚实保障。在中游环节,公司构建了从氢氟酸到氟碳化学品、含氟高分子材料的完整生产链条,具备无水氢氟酸年产能13.5万吨、甲烷氯化物19.7万吨、氟碳化学品单质19万吨、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单体8.28万吨、含氟精细化学品0.7万吨的生产能力,另拥有混配/分装制冷剂9.72万吨的产能,规模效应显著。
在销售端,公司旗下拥有“冰龙”和“耐氟隆”两大知名品牌。“冰龙”品牌制冷剂荣获“浙江名牌产品”和“浙江出口名牌”等多项官方认证;“耐氟隆”品牌不仅被评为金华市著名商标,亦获得“浙江出口名牌”等权威认可,在含氟高分子材料领域占据重要市场地位,其海外销售网络覆盖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
技术突破是永和股份穿越周期的另一把钥匙。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战略,上半年研发投入5144.06万元,同比增长3.58%,新增2项发明专利,累计拥有78项有效授权专利(含31项发明专利)。在氟碳化学品板块,公司重点推进第四代环保制冷剂的研发,为行业技术升级提前布局;含氟高分子材料板块,聚焦产品迭代,优化升级的FEPEW-621DI产品,通过改进介电性能,有效提升了高速高频线缆的传输效率,可满足高端制造需求;其他细分领域,高效洁净的全氟己酮(FK-5112)灭火剂凭借其灭火效率高和环境友好等特性,适用于数据中心、储能电站等场所;环保型电子浸没式冷却液(3123、2100等)则利用其稳定化学性质和高效物理热交换能力,在保障电子设备稳定运行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和降噪。
产能梯度扩张,现金分红彰显长期信心
面对行业绿色化、高端化趋势,永和股份以“前瞻布局+梯度扩张”应对变化。报告期内,公司在建项目包括8万吨氢氟酸、超3万吨含氟高分子材料及4.3万吨第四代制冷剂,现有产能与在建项目形成梯次产能布局,为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业绩增长的同时,永和股份始终将股东回报置于战略高度。2025年6月,公司完成2024年度利润分配,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5元,合计派发1.17亿元,同比增长105.82%,分红率达46.71%。自上市以来,公司已连续4年实施分红,累计分红金额达3.09亿元,以真金白银传递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2025年上半年,永和股份以“周期红利+技术红利+管理红利”三重驱动,交出了一份超越市场预期的答卷。展望未来,随着第四代制冷剂商业化落地、含氟高分子材料产能释放及全球化销售网络的深化,公司有望在氟化工行业供给侧改革与需求升级的浪潮中,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巩固龙头地位。作为一家兼具资源禀赋、技术壁垒与战略定力的企业,永和股份正以稳健的步伐,迈向全球氟化工价值链的更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