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蓝思科技(06613.HK)发布公告,公司拟全球发售约2.62亿股H股(视乎发售量调整权及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与否而定),中国香港发售股份2884.84万股,国际发售股份约2.33亿股;2025年6月30日至7月4日招股,预期定价日为7月7日;发售价将为每股发售股份17.38-18.18港元,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蓝思科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智能智造为驱动,是业内领先的智能终端全产业链一站式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核心技术:材料创新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
新技术新材料行业引领者
1.AI+AR眼镜
与Rokid合作开发的全球首款消费级AI+AR眼镜RokidGlasses于2025年6月量产,整机重量仅49克,集成多模态交互功能,全球预售订单超25万台。
2.人形机器人
布局关节模组、灵巧手等核心部件,依托2016年积累的工业机器人技术。2025年1月,公司已成功向智元批量交付灵犀X1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
3.折叠屏技术
超薄玻璃(UTG)工艺:通过“局部精密减薄”技术(铰链区域蚀刻至0.03mm),实现玻璃弯折半径<1.5mm,抗弯强度提升300%,良品率达92%(行业平均65%)。
4.柔性盖板专利
采用高分子+改性玻璃复合材质,提升抗摔性并适应温湿度变化,专利CN110231891B覆盖折叠屏手机及可穿戴设备。创造0.02mm形变空间,分散机械应力,通过20万次折叠测试。
5.汽车智能玻璃
超薄夹胶技术为小米YU7供应全车玻璃,减薄50%以上,整车减重30公斤,提升续航50-100公里(CLTC工况)。5层纳米镀膜,前挡紫外线阻隔率>99%,红外隔热率提升30%;侧窗降噪5-8分贝。PDLC电致变色天幕,光率智能调节(10%-80%),适配多场景需求。
6.新兴领域技术储备
NFC支付终端支付宝“碰一下”设备核心供应商,覆盖超1000家商场。
玻璃加工与制造技术
在2.5D和3D防护玻璃、蓝宝石、精密陶瓷等领域拥有雄厚技术积淀,掌握相关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和工艺诀窍。如率先在盖板玻璃加工中引入数控技术,提高产品产量与精度;发明防指纹涂层技术,已成为行业标准技术。
垂直整合的智能制造体系
公司自主研发了热弯机、精雕机、镀膜设备等核心生产装备,并打造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蓝思云”,实现从原材料到整机组装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2024年,其整体产能利用率达88.2%,智能头显和智能穿戴类产能利用率更达94.6%,规模化生产能力行业领先。
最早开发并在生产过程中实施自动化设备及工业机器人的公司之一,研发及生产的四轴、六轴、并联机器人等在效率、自动化程度、能耗及成本方面优于传统设备,还实施智能仓储系统,提升仓储、物流和库存管理能力。
一站式解决方案技术
能提供从产品设计、模具开发及制造、新材料生产、软件开发到生产加工、品质管理等完整覆盖精密制造全链条垂直整合的解决方案,满足多样化智能终端产品的综合需求。
工业互联网与智能智造技术
将智能智造融入生产各环节,自主研发了关键生产和检测设备,实现设备与工艺的深度融合和生产数据的实时收集、监控和分析,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行业前景:高端化与新兴需求驱动增长
消费电子高端化趋势下的结构性机会
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对精密结构件和模组的需求持续增长。智能手机尽管全球市场增速放缓(2025年预计增长0.6%),但高端机型对3D曲面玻璃、超瓷晶玻璃的需求持续提升。蓝思科技作为苹果核心供应商,2024年来自苹果的收入达567亿元,占总收入49.5%。
生成式AI手机存量预计2027年达12.3亿部(渗透率43%),2023-2027年CAGR187%,拉动玻璃外观件需求。折叠屏全球出货量从2024年2100万部增至2027年4800万部,三折叠屏(如华为MateXT)推动单机玻璃用量翻倍。手机玻璃件市场规模2023年105亿美元,2030年将达182亿美元(CAGR7.6%)。
智能汽车行业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持续提高,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功能的发展也日益成熟,对车载设备的防护和交互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蓝思科技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中控屏等零部件的重要供应商,有望受益于行业的快速发展。车载显示需求激增中控屏>10英寸渗透率82.8%,全球市场规模2025年将超128亿美元(2020年72亿美元)。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推动车载玻璃需求,蓝思科技已为特斯拉、比亚迪等30余家车企提供中控屏、仪表盘、智能B柱等产品,2024年智能汽车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0%以上。蓝思布局单车价值量从普通玻璃800-1500元跃升至智能玻璃4500元(小米YU7),2026年汽车业务营收或突破50亿元(CAGR>70%)。
智能穿戴与人形机器人领域
AI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2024年全球销量同比增长533%,蓝思科技与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链的技术革新与商业突破。蓝思科技在AR/VR领域提供从镜片到整机组装的一站式服务,技术优势显著。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自2016年开始涉足,已实现人形机器人关节电机的批量生产,并计划于2025年启动人形机器人整机组装和规模化量产。
新兴场景扩容
智慧零售联合行业伙伴推出触碰式智慧零售终端,拓展商业场景应用,全球市场规模2028年将达677亿美元(CAGR19.5%)。
竞争优势:规模技术与客户资源的三重壁垒
技术广度与创新垂直整合能力
蓝思科技是行业内少数能同时提供玻璃、金属、蓝宝石、陶瓷等多材料解决方案的企业,而伯恩光学等竞争对手以玻璃为主。拥有大量的专利技术和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获得2,248件专利授权。在玻璃、蓝宝石、精密陶瓷等新材料研发及加工工艺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能够率先开发并应用一些成为行业标准的加工技术和工艺。
客户资源与供应链稳定性
与苹果、三星、华为等全球主流品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是全球中高端智能手机品牌玻璃盖板的主要供应商,在全球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块综合解决方案行业中市场份额领先。苹果、小米、特斯拉等核心客户贡献超70%收入,其中苹果合作历史超18年,参与其每一代新产品研发。
2024年蓝思科技在全球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组综合解决方案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13.0%。在智能汽车交互系统解决方案中占据20.9%的市场份额,远超竞争对手。全球化产能布局:在中国、越南、墨西哥等地拥有9大生产基地,规避地缘政治风险,保障全球交付能力。
产业链整合与平台化优势
构建了从材料研发、零部件制造到模组组装以及整机组装的垂直整合产业链,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产品质量和交付的及时性。
生产制造与质量管理优势
拥有先进的智能制造设备和高效的生产制造工艺,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提高了生产的精度和一致性。公司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良率高于行业平均值,能够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可靠的产品。通过设备自研和原材料自制,2024年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维持在17.97%,显著高于欧菲光等同行。
风险与挑战
客户集中度较高
苹果收入占比近50%,若其需求波动或产业链转移,可能影响业绩。
新兴业务盈利压力
整机组装业务毛利率仅1.26%,需通过技术升级提升附加值。新兴业务(如机器人)商业化进度存不确定性。
国际贸易环境
美国关税政策及产业链转移压力可能增加运营成本。
技术迭代风险
折叠屏良率维持成本较高,若竞争加剧或挤压毛利。
蓝思科技凭借材料创新技术、全产业链智能制造及多元化市场布局,在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领域建立了显著竞争优势。香港H股发行,将进一步强化全球化产能与研发投入,助力公司从“依附者”向“破局者”转型。尽管面临客户依赖和新兴业务挑战,但其在高端材料应用和新兴领域的技术储备,为长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