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A股上市公司积极踊跃回购。Wind数据显示,2月13日,又有18家公司发布股票回购相关公告。其中,4家公司首次披露股票回购预案,2家公司回购方案获股东大会通过,7家公司披露股票回购实施进展,5家公司回购方案已实施完毕。
截至2月11日,据Choice统计,A股市场共披露了763份回购相关公司,其中回购进度为“完成实施”的有320份,占比超四成,已回购金额总计225.6亿元。同时,331笔回购在实施中,另有47笔回购通过股东大会,59家处于董事会预案阶段,6笔为回购提议。据Wind分类,上述320家年内完成回购的A股公司中,约70家属于材料行业企业,技术硬件与设备、耐用消费品与服装、软件与服务业的企业数量也均超过20家。
本轮回购热潮呈现出三大鲜明特征
一是充分运用创新的政策工具。随着去年10月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正式落地,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明显提升。年内披露的69单回购预案中,有29单拟回购资金包括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占比达到42.03%。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不仅能够提供低成本、稳定的资金支持,减轻上市公司的财务压力,还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二是行业龙头引领。本轮回购热潮中,贵州茅台、中国建筑、京东方A等龙头企业凭借充裕现金流成为回购主力。例如,2月6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的回购股份实施进展公告显示,1月份,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股份68.51万股,累计已回购金额近10亿元。据此前披露的回购方案,贵州茅台预计回购总金额在30亿元至60亿元之间,回购用途为减少注册资本。
行业龙头公司实施回购,可以优化资本结构与财务指标,提升公司价值。同时,加大回购力度,也是有效增加投资者回报的一个方面,有助于上市公司巩固市场地位,凸显其长期价值。
三是回购目的多元化。本轮回购目的仍以员工股权激励和注销股份为主,其中,股权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注销式回购有利于维护投资者权益,推动公司股票价值合理回归。不同方式的回购均体现出上市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注销式回购渐成主流。数据显示,上述320家年内完成回购的上市公司,约130家回购股份已注销,占比超四成。
政策持续加码
进入2025年,监管再就上市公司股东回报发声。央行、证监会联合召开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座谈会。会议提出,2024年全年,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计划近3000亿元。政策工具实施以来,已有超300家上市公司发布使用银行贷款回购增持公告,市值百亿以上公司占比超四成,政策工具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对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1月份,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磅方案出台,亦提及上市公司回购。实施方案提出,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
春节假期归来,监管持续发声,强调上市公司应重视投资者回报。在月初举办的投资者座谈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要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增强回报投资者的意识和能力。
近日,吴清在《求是》杂志撰文称,证监会全面落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激励约束,倡导注销式回购,引导盈利和现金流稳定的企业增加分红频次、提高分红水平,着力提升投资者回报。
2025年A股回购潮的演变,反映了政策引导与企业自主行为的协同效应。通过大规模资金投入、结构优化及政策工具创新,上市公司正以回购为手段稳定股价、提升市场价值,同时推动资本市场向更注重投资者回报的方向发展。未来,随着政策进一步落实和经济复苏,回购或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常态机制。
回购金额数值公司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