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 非凡“十四五”④ | 驱动数智转型,铁建重工开创先进制造新局面

非凡“十四五”④ | 驱动数智转型,铁建重工开创先进制造新局面

以“智”赋能,向“新”突围,在铁建重工产业园区,一幕幕数智化场景正鲜活上演—— 焊花飞溅处,智能机械臂精准完成钢件焊接,一次成型品质稳定可靠;数据奔流间,盾构机数字孪生系统在中控大…

以“智”赋能,向“新”突围,在铁建重工产业园区,一幕幕数智化场景正鲜活上演——

焊花飞溅处,智能机械臂精准完成钢件焊接,一次成型品质稳定可靠;数据奔流间,盾构机数字孪生系统在中控大屏实时推演地质变化,远程决策响应高效迅捷;产线巡检时,机器人自动识别部件缺陷,异常信息直连平台触发智能预警。

“十四五”期间,铁建重工以数智化转型为战略支点,纵深推进智能产线、智慧服务与管理升级,实现生产效率、服务响应与风险管控能力的全方位跃升,在高端装备“智造”征程上,开创先进制造新局面,镌刻下“中国方案”的转型印记,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数智动能。

数智融链,重构制造流程新生态

铁建重工以数字化技术为纽带,打破研发、生产、服务各环节信息壁垒,构建起“业务驱动数智化、数智化反哺业务”的闭环生态,让智能制造贯穿产业全流程。

研发设计环节实现高效协同——

工具更新。全面推广MDM、PLM等数字化研发系统,将图纸、技术资料纳入系统化管理,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服务一体化协同管控。

设计高效。定制开发的管路快速设计和模块化管理系统,让三维管路设计效率显著提升;基于大模型的定制化方案智能生成系统,能快速响应客户差异化需求,让“装备+工法”一体化服务更精准。

成果显现。从隧道掘进装备的模块化研发到特种装备的场景化设计,数字化工具大幅缩短研发周期,让创新成果转化效率持续提升。

生产制造环节迈向智能高效——

深化精益管理。打造“双轮驱动”的敏捷智能制造模式,引入视觉识别切割机器人、自动焊接工作站等智能化装备,关键部件机器人焊接覆盖率超30%。

重构生产流程。搭建统一制造数据管理分析平台,数据传输速度提升10倍以上,下料切割精度、机加工序效率等核心指标大幅优化,喷砂工序实现自动化后效率提升2倍,主驱动法兰自动焊接工作站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125%。

筑牢智造高地。高端地下工程装备柔性智能工厂入选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17个典型应用场景推动订单交付周期缩短40%,生产效率提升32.31%,尽显精益制造硬核实力。

服务保障环节实现主动预判——

推出“铁建重工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集成在线报修、工单跟踪等功能,让服务流程透明可溯。基于AI大模型开发的智能客服运维助手,能实时诊断设备故障并生成维保方案,在郑渝高铁等项目中,通过远程监测系统及时规避电机高温损伤风险。

同时,大力发展设备租赁与再制造业务,租赁业务规模稳步扩大、营收占比持续提升,通过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构建起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制造模式。

产业筑基,夯实智造转型硬底座

立足高端装备制造核心需求,铁建重工加大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投入,通过设备升级、基建完善与管理提质,为智造转型筑牢硬件根基与制度保障。

生产装备迭代升级成效显著——

资金倾斜。“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数亿元用于生产设备升级,超六成资金定向投向智能化装备,聚焦核心工序自动化改造。

装备革新。引入具备数据采集功能的切割、焊接、装配机器人,替代传统人工操作,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运行与数据实时沉淀。

效能提升。免编程智能化焊接系统、自行走焊接机器人等自研装备投入使用,不仅破解大型钢结构焊接变形等行业难题,更推动钢拱片焊接生产线效率大幅提升,为智能制造提供坚实装备支撑。

基础设施建设扩容提质——

投入加码。累计完成大额基本建设投资,新增十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重点推进高端地下装备产业厂房、“卡脖子”关键核心零部件厂房及大型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

功能支撑。这些基础设施的落地,既为盾构机主轴承等关键部件研发生产提供优良硬件条件,又支撑轨道系统装备、特种专业装备等多产业协同发展,为智造转型筑牢坚实物理空间。

精益管理与标准体系双轮驱动——

精益降本。践行“成本管理为核心、过程控制为主线”原则,实施100余项降本措施,构建含800余条核心数据的模块化工艺数据库,年均工艺变更量稳步下降,文件发放准确率保持高位。

智管赋能。将内控和制度体系融入信息化系统,转化为刚性系统规则,通过80余个决策报表及驾驶舱,实现管理决策智能化、精准化,让数智化管理全面覆盖生产经营全场景。

多元赋能,拓宽智造应用新场景

铁建重工将数智化成果深度融入多元产品体系,在隧道掘进机、轨道系统、特种装备等核心领域打造智能化标杆,更实现跨行业技术赋能,让智造价值在多场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隧道掘进装备智能化水平全球领先——

每台盾构机配置两千余个传感器,以每秒一次的频率实时传输数千条数据,智能掘进系统达到L3级自动驾驶水平,实现地质可视化、路线自主控制与姿态自动纠偏。

在深江铁路项目中,“深江1号”盾构机凭借数智化技术,在海底106米深度实现安全高效掘进,刷新世界高铁盾构隧道最深纪录;全球首台螺旋斜井掘进机“北山1号”,借助数字化精准控制,成功破解590米垂深、10%大坡度的掘进难题,成为地下工程智能化施工的典范。

轨道系统装备数智化升级成效显著——

道岔公司构建“全场景道岔+衍生产业”发展格局,研发的智能监测系统实现道岔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隆昌公司深耕铁路器材智造,建成全国首条弹条自动化生产线,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出库全流程管控。

济郑高铁两列动车组以相对时速870公里创明线交会世界纪录,背后正是其供应的73组高速道岔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针对山地轨道交通需求研发的1000毫米轨距齿轨道岔,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进一步拓宽了数智化道岔的应用边界。

同时,电气物资公司稳步推进机械加工、新材料和物流仓储产业,顺利签订国铁大联采道岔辊轮订单,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管控为生产提供精准物资保障,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效。

特种装备领域数智化赋能多点突破——

高原施工场景中,纯电动凿岩台车、湿喷台车等绿色装备搭载智驱双模补能技术,使高原工况动力性能与能效双重提升,适配极端环境作业需求;西藏公司完成双湖油气科考保障基地等重点项目产品交付,依托数智化适配技术让高端装备在高海拔环境稳定运行。

矿山开采领域,智能掘锚一体机实现“掘进+支护”同步作业,破解硬岩掘进、采掘失衡等行业痛点,引领矿山开采向高效安全转型。

高端农机领域,数字化控制技术深度应用,番茄收获机、青贮机等新品成功打破进口垄断,填补国内市场空白,构建起多品类数智化农机产品矩阵。

跨行业赋能释放转型红利——

基于厚板零部件制造工艺数据,融合AI技术开发的差异化智能制造装备及解决方案,可推广至船舶、海工等多个领域,实现技术价值跨行业延伸。

“智慧大脑”大数据平台打通营销、研发、生产、供应链等全业务域数据,数据质量问题整改率稳定在高位,不仅支撑企业内部高效运转,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智能制造升级经验,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协同动能。

数智为翼,实干为基。铁建重工的“十四五”智造之路,是一场贯穿全链条、覆盖多领域、赋能全生态的系统性变革。

智能产线的机械臂起落间,是制造模式向高效迭代的步伐;多元装备的数字化升级中,是技术创新向实用落地的深耕;跨行业的技术赋能里,是转型价值向广阔市场的延伸。

每一项数据的优化、每一台装备的升级、每一个场景的落地,都凝结着对“智造”的深刻理解与坚定践行。这条以数智化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让铁建重工在高端装备赛道持续领跑,更以可感、可复制的实践,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标注了清晰坐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经互联-上市公司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ipo123.com.cn/archives/67586
下一篇
Avatar photo

作者: ID010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345892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zgssgsw@ipo123.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