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上涨,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22%,深证成指涨0.22%,创业板指涨0.09%,北证50跌1.07%。沪深京三市全天成交额16607亿元,较上日缩量295亿元。全市场近3000只个股上涨。
板块题材上,深圳国企改革、煤炭开采加工、能源金属、影视院线、量子科技板块涨幅居前;工程机械、培育钻石、油气开采及服务、CPO、创新药概念股跌幅居前。
盘面上,深圳本地股集体大涨,建科院、广田集团、深赛格、特发信息、深物业A等10余股涨停。煤炭板块延续近日涨势,大有能源8连板,郑州煤电、安泰集团、上海能源等股封板。锂矿板块盘中异动,盛新锂能涨停,赣锋锂业、天齐锂业跟涨。此外,量子科技、短剧游戏、港口航运板块盘中有所异动。另一方面,培育钻石、工程机械、油气开采等深地经济产业链集体回调,惠丰钻石、力量钻石、建设机械、山河智能、准油股份、通源石油跌幅居前。创新药概念股表现落后,荣昌生物、海特生物、舒泰神领跌。
连板个股
【8连板】大有能源。
【4连板】盈新发展、石化机械、神开股份。
【3连板】山东墨龙、世龙实业。
【2连板】赛象科技、珠江钢琴、鑫铂股份、时空科技。
今日涨停个股
主力净流入板块
NO.1【盐湖提锂】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2.48亿,板块内2股涨停,36股上涨。
NO.2【煤炭概念】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0.59亿,板块内8股涨停,68股上涨。
NO.3【化肥】获主力资金净流入9.58亿,板块内1股涨停,52股上涨。
市场要闻
一、宏观政策与资金面:政策暖风频吹,外资长线布局信号明确
今日A股市场的核心基调由顶层政策与外资动向共同奠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确定性与市场生态优化的预期,为盘面提供了坚实的宏观支撑。
1.区域与产业政策多点开花,精准激活细分赛道
多地密集出台重磅政策,从区域协同、产业升级等维度释放发展红利,成为驱动结构性行情的核心引擎。
深圳再放大招,并购重组目标升级:深圳市正式发布《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将目标市值由征求意见稿的15万亿元大幅上调至20万亿元。方案明确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链主”企业进行产业链并购,同时为尾部企业提供风险出清路径,直接点燃了深圳本地股的投资热情。
广东、上海加码硬科技,中试平台打通转化堵点:广东省国资委提出,力争到2027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超2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破千亿。与此同时,上海市启动中试平台培育,重点聚焦集成电路国产化验证与人工智能产业化放大,旨在解决“卡脖子”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关键环节,为半导体、具身智能等赛道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
汽车产业路线图3.0发布,电动化智能化目标清晰:工信部等组织修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提出,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提前达峰,204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80%,L4级智能网联汽车全面普及。这一规划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从电池材料到智能驾驶系统,描绘了清晰的增长路径。
2.外资流入创佳绩,国际大行集体唱多
外资的持续涌入与国际机构的积极表态,成为今日市场最受关注的资金面信号。
外资流入规模创10个月新高:据摩根士丹利报告,9月海外资金净流入中国股市达46亿美元,创下近10个月以来的峰值。2025年前三季度,海外被动基金累计流入180亿美元,已远超2024年全年水平,显示出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需求正在显著回升。
国际大行集体看好“慢牛”行情:高盛、摩根大通、瑞银等多家国际投行发布乐观报告。高盛明确指出,中国股市正步入慢牛,预计主要股指到2027年底将上涨约30%,并建议投资者策略从“逢高减仓”转向“逢低买入”。瑞银证券则认为,市场中期向好趋势不变,成长风格仍是未来的投资主线。
二、行业与市场动态:供需共振引爆周期股,资金偏好现分歧
在政策与基本面的双重作用下,行业板块呈现显著分化,周期股与防御性板块表现强势,而成长股则面临外资阶段性流出的压力。
1.煤炭板块强势领涨,供需格局持续改善
煤炭板块成为今日盘面最耀眼的明星,板块内多只个股走出连板行情,其背后是供需两端的强劲支撑。
供给端收缩已成定局:自7月国家能源局核查超产以来,国内煤炭产量连续3个月同比负增长,9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同比下滑1.8%。同时,进口量也同比下降,1-9月累计进口同比降幅达11.1%,供应端的刚性约束不断增强。
需求端旺季提前启动:全国范围内的“速冻式”降温提前开启了北方地区的冬储采暖需求,而美国气象机构对拉尼娜现象的预测,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今冬用煤需求的乐观预期。供需失衡推动库存加速去化,环渤海主要港口库存已同比下降3.2%,为煤价反弹提供了坚实基础。
2.资金流向揭示分歧,“电风扇行情”延续
从资金动向看,市场内部的分歧依然明显,主力与北向资金呈现“减持成长、加仓防御”的特征,导致热点轮动加快。
北向资金大幅流出成长股:北向资金当日净流出超184亿元,创下年内次高,主要抛售宁德时代、中芯国际等新能源与科技成长股,同时逆势加仓工商银行、中国石油等低估值、高股息的防御性板块。
存量资金博弈特征显著:主力资金当日净流出约442亿元,与北向资金形成操作共振。游资与机构也未形成共识,前者聚焦深地经济、文化传媒等题材,后者则转向低估值蓝筹,市场缺乏持续引领的核心主线,“电风扇行情”的特征依旧明显。
三、公司与产业聚焦:三季报披露收官,科技赛道暗流涌动
随着三季报披露进入尾声,龙头公司的业绩表现与部分科技领域的技术突破,为投资者提供了微观层面的参考。
1.三季报业绩分化,行业龙头稳坐钓鱼台
截至今日,A股三季报披露已近收官,从已披露数据看,行业龙头依然保持着强劲的盈利能力。中国移动、宁德时代、紫金矿业等行业巨头稳居净利润排行榜前列,其中中国移动以超1154亿元的净利润遥遥领先,彰显了核心资产的盈利韧性。
2.科技领域多点突破,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
尽管部分科技股面临资金流出压力,但产业层面的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从未停歇,为板块长期发展积蓄力量。
半导体与AI领域进展不断:多家公司在互动平台透露最新进展,如河钢股份成功研发出可控核聚变装置的关键材料,久日新材的光刻胶产品通过客户验证,奇德新材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已应用于机器人产业,国产化替代的拼图正在加速完成。
卫星互联网产业爆发在即: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数据,2025年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随着2027年完成1.2万颗卫星部署的计划推进,其在海洋监测、应急通信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将持续扩展,产业潜力巨大。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