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 ST葫芦娃双药获批夯实增长基础,仿创结合赋能产业升级双赛道

ST葫芦娃双药获批夯实增长基础,仿创结合赋能产业升级双赛道

近日,ST葫芦娃(605199)喜讯频传,其申报的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Ⅰ)与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双双荣获国家药监局颁发的《药品注册证书》。这两款药品严格按照“与参比制剂质量和疗…

近日,ST葫芦娃(605199)喜讯频传,其申报的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Ⅰ)与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双双荣获国家药监局颁发的《药品注册证书》。这两款药品严格按照“与参比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的标准审批通过,不仅标志着企业在仿制药领域迈出坚实的一步,更凸显出中国医药产业“仿创结合”双轮驱动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双药获批惠民增效,业绩再填新动能

此次获批的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Ⅰ)精准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痛点,通过恩格列净与二甲双胍的复方制剂设计,显著提升了血糖控制效果;而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则针对气道阻塞性疾病的治疗需求,为需要联合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两款药品均顺利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标志着其质量与疗效已达到与原研药相当的水平。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制度,本质上是一场对药品品质的“正本清源”行动。曾几何时,药品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合格的无效药”。这些药品虽勉强符合基本质量标准,但在临床疗效上却与原研药相差甚远,难以真正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制度的实施,犹如一台高精度的显微镜,通过严格的体外溶出度试验和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将药品质量的细微差异清晰放大。这使得企业不得不直面“真仿制”与“假仿制”之间的巨大差距,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仿制药长期存在的“仅能仿其形,难以达其神”的尴尬局面,为患者用药安全构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与此同时,国家集采制度与一致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在医药市场引发了“良币驱逐劣币”的积极效应。在过去,药品招标常常陷入“唯低价是取”的恶性循环,企业为了中标一味压低价格,导致缺乏提升药品质量的内在动力,最终受损的是患者的利益。而如今,只有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才有资格获得集采的入场券。这种巧妙的制度设计,成功地将“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变为“质量基础上的价格竞争”,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药品质量的提升。相关数据显示,在前三批国家集采中选的仿制药中,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报告率显著降低,而治疗效果评价与原研药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这一“降价不降质”的实践成果,充分验证了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为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从民生角度看,这场质量革命的红利已广泛惠及亿万患者。通过集采“以量换价”,慢性病常用药价格大幅降低,患者用药可及性显著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当临床对仿制药的有效性不再存疑时,医保基金得以释放更多资源,覆盖创新药物。据统计,仅前三批集采就为医保节省超500亿元,这些资金正成为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活水”。

研发管线多点开花,仿创结合迈向新征程

在仿制药夯实基础的同时,ST葫芦娃的创新药研发管线也呈现出蓄势待发之势。半年报显示,公司在药品研发方面拥有341个药品批文,在研项目推进有序;公司有7款1类创新药、9款2类新药(含3个中药、6个化药)处于不同研发阶段,其中,3款创新药已进入III期临床阶段,小儿麻龙止咳平喘颗粒的III期临床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政策层面的利好正为创新药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公告》明确,符合条件的1类创新药可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重点支持全球同步研发、儿童药及罕见病药物。而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发布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研发、准入、支付到临床应用构建了全链条支持体系。其中,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开放医保数据用于研发等举措,直击“支付瓶颈”与“同质化竞争”的痛点。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1类创新药获批数量达48种,是2018年的5倍,今年上半年更呈现井喷态势。

站在产业变革的十字路口,ST葫芦娃“仿创结合”的战略布局极具代表性。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筑牢质量基石,创新药依托政策红利与临床需求加速突破,二者形成相互赋能的跃迁双支点。随着《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政策体系》的深化实施,以及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持续拓展,中国医药企业正从“跟跑”迈向“并跑”乃至“领跑”。这场静水深流的产业变革,终将转化为惠及患者、医企与医保的三赢局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经互联-上市公司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ipo123.com.cn/archives/62815
上一篇
下一篇
Avatar photo

作者: ID010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345892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zgssgsw@ipo123.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