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开盘后,机器人概念股全线爆发多只个股涨停。港股机器人概念股亦集体大涨,地平线机器人大涨超13%。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爆发主要有三大催化原因。
一、国际星闪联盟今日官微消息,近日,由TC591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的“具身智能+新一代通信标准技术研讨会”成功举办。会上,TC591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国际星闪联盟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机器人技术与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的融合,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标准化与产业化发展。此次合作旨在打通机器人本体感知、通信与决策的关键链路,加速多机器人协作场景的规模化落地。
二、继上周未北京亦庄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后,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将于4月24日至26日在无锡市惠山区举办,将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及产业创新发展设置具体内容,由开幕式、竞赛展示、嘉年华、主题会议等内容组成。
有业内人士称,全国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落地无锡,一系列竞技展示类项目,除了考验机器人的感知与环境适应能力、运动控制与协调能力、耐力与续航能力等,更考验机器人的决策与规划能力,这是机器人“大脑”能力,运动会的规模与展示内容堪称机器人领域的“大阅兵”。
三、美东时间4月22日美股盘后,马斯克在特斯拉业绩电话会上表示,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Optimus方面取得不错的进展。预计到2025年年底将有(至少)数千套Optimus在特斯拉工厂工作。
对于特斯拉的未来,马斯克展现出极大信心,认为公司价值将基于两大业务:大规模自动驾驶汽车和自主人形机器人。他预测:“一家能够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真正有用的自主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车辆的企业价值将是惊人的。凭借出色的执行力,特斯拉将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其价值可能与接下来五家公司的总和相当。”
今日A股人形机器人板块集体大涨,核心驱动逻辑可从政策催化、产业突破、资金共振三大维度展开,叠加技术迭代与市场情绪形成“四梁八柱”式支撑。
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
工信部4月22日发布《机械行业稳增长方案》,明确将“机器人+”应用作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核心抓手,要求2025年工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再提升50%。长三角地区设立千亿级机器人产业基金,重点支持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绿的谐波、双环传动等企业已获得专项补贴。
北京、上海等地将人形机器人纳入“新基建”范畴,2025年政府采购订单占比目标提升至20%。广东省将人形机器人列为具身智能核心方向,深圳市提出到2027年实现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
产业突破与技术迭代
特斯拉量产计划提速
特斯拉在4月22日财报会议中首次披露Optimus生产线实景,宣布2025年底在工厂部署数千台机器人,并计划2026年实现规模化生产。其供应链企业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双环传动(RV减速器)、拓普集团(执行器)等均进入量产准备阶段。
成本优化
特斯拉Optimus单台成本从2023年的2万美元降至1.2万美元,其中国产零部件占比提升至40%。
技术突破
OptimusGen-3采用磁流变液关节,动态响应速度提升5倍,可完成侧空翻、马拉松等复杂动作。宇树科技推出高自由度灵巧手(单手20自由度),提升精密操作能力,程天科技消费级外骨骼产品热销,验证C端市场潜力。
市场情绪与资金共振
4月23日早盘人形机器人板块主力净流入31.37亿元,汉宇集团、兆威机电等核心标的涨停,绿的谐波、双环传动获机构加仓超2亿元。大族激光、汇川技术等龙头企业获北向资金增持,北向资金持股比例提升至3.2%,创年内新高。
机器人产业链的核心技术环节主要包括驱动系统(关节控制与动力输出)、传动系统(动力传递与精密减速)以及传感系统(环境感知与反馈)。以下基于公开信息整理A股相关上市公司及其布局:
一、驱动系统:动力与控制的核心
1.伺服电机与控制器
汇川技术(300124)
技术壁垒:国内伺服系统市占率第一(2024年达28%),自主研发的伺服电机功率密度提升30%,适配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需求。
应用场景:特斯拉Optimus线性执行器、工业机器人高精度运动控制,2025年伺服业务营收占比或超40%。
禾川科技(688320)
性价比优势:伺服系统价格较日系品牌低20%-30%,已进入比亚迪、宁德时代供应链,2025年产能规划50万台。
技术突破:推出全数字化伺服驱动器,支持EtherCAT总线协议,响应时间缩短至1μs,适配高速工业机器人。
2.减速器
绿的谐波(688017)
市场地位:全球谐波减速器市占率30%(国内第一),产品精度达1弧分,寿命超2万小时,成本较进口低40%。
产能扩张:2025年产能将达80万台,其中人形机器人专用谐波减速器占比提升至25%,客户包括优必选、达闼科技。
技术协同:与上海交大联合开发磁流变谐波减速器,动态响应速度提升5倍,适配高动态运动场景。
双环传动(002472)
RV减速器龙头:国产RV减速器市占率45%,产品背隙≤1弧分,寿命超2万小时,送样特斯拉OptimusGen-3。
产能规划:2025年RV减速器产能达150万台,其中高精度机型(精度≤1弧分)占比30%,对应毛利率提升至45%。
二、传动系统:运动传递的枢纽
1.精密齿轮与丝杠
中大力德(002896)
行星减速器专家:行星减速器精度达3弧分,寿命超1万小时,适配协作机器人关节,2025年产能规划30万台。
客户拓展:进入库卡、发那科供应链,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25%。
五洲新春(603667)
丝杠技术突破:行星滚柱丝杠已实现小批量生产,精度达C3级,寿命超1万小时,适配人形机器人腿部关节。
产能布局:2025年丝杠产能规划10万套,其中行星滚柱丝杠占比20%,对应营收约5亿元。
2.轴承与关节模组
长盛轴承(300718)
关节轴承龙头:自润滑关节轴承寿命超5万小时,适配人形机器人腰部、肘部关节,2025年产能规划200万套。
客户绑定: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关节轴承独家供应商,订单占比超30%。
拓普集团(601689)
一体化关节模组:旋转执行器集成电机、减速器、传感器,重量降低20%,适配特斯拉Optimus灵巧手,2025年量产。
产能规划:2025年关节模组产能达50万套,对应营收约30亿元。
三、传感系统:机器人的“感知器官”
安培龙(301413.SZ)
核心产品:力矩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适配协作机器人手腕、脚踝等关键部位。
客户进展:送样特斯拉Optimus,国产替代逻辑明确,长期受益人形机器人量产。
敏芯股份(688286.SH)
核心产品:MEMS压力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应用于机器人姿态控制。
技术实力:MEMS芯片全链条自主可控,客户包括歌尔股份、英伟达等。
韦尔股份(603501.SH)
核心产品:CMOS图像传感器,全球市占率领先,适配机器人视觉感知。
业绩爆发:2024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792.79%,受益自动驾驶及机器人需求。
柯力传感(603662.SH)
核心产品:压力传感器、称重仪表,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平衡控制。
市场地位:国内应变式传感器主要供应商,冶金、交通领域应用广泛。
思特威(688213.SH)
核心产品:CMOS图像传感器,智能手机业务占比超50%,拓展机器人视觉场景。
增长亮点:2024上半年营收同比增129.04%,国产替代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