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盘龙药业披露中期业绩,在医药行业政策深化与市场变革交织的背景下,公司以“政策解码-创新转化-生态赋能”三位一体模式为核心,交出一份兼具成长性与战略性的答卷。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4亿元,同比增长26.06%;实现归母净利润6013.52万元,扣非净利润5285.75万元,分别增长0.81%和4.19%,显示主业盈利质量稳步提升。利润分配预案拟每10股派现1元,延续股东回报的稳健风格。
研发管线多点突破,创新成果加速兑现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585.01万元,同比增长11.18%,创新驱动战略进入收获期。中药改良型新药PL-JT004进入CDE临床受理阶段;化学仿制药PL-JT001完成BE试验待报产;化学仿制药(PLJT-002/003)年内启动IND申报;1.1类中药创新药PLZY-001/PL-XP013/PL-XP012分阶段推进临床前及II期工作。;配方颗粒业务已完成310个品种的备案等等。
“四个三科研创新平台”高效运营,报告期内获批建立“陕西省专家工作站”,并获得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产业领军人才、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全省一流团队、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三等奖、三品战略示范企业、三品战略示范优秀个人等多个奖励及荣誉,,研发能力获权威认可。知识产权方面,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专利79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授权外观设计专利43项。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项,外观专利授权4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学术营销与数字化并举,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市场营销体系以“学术破壁、数字赋能、精准攻坚”为核心,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通过构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医院/连锁”四级学术矩阵,实现多终端学术推广格局。主导产品盘龙七片上半年新增1部国家级诊疗指南和1个专家共识收录,累计纳入8部指南及4部共识,2024年在城市及县级公立医院风湿病中成药市场以7.73%的市占率位居前列,形成“指南推荐-临床验证-市场转化”的闭环。
数字化营销方面,公司通过抖音等平台开展科普推广,带动产品搜索量快速增长,更开了创中成药“临床价值可视化、学术传播场景化、终端覆盖数字化”的营销新范式。创新打造的“终端潜力评估-竞品拆解-需求匹配”三维诊断法,打造“低产转高产”标准化模型,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
产融结合双轮驱动,布局第二增长曲线
投融资战略围绕“21355”产品梯队化目标,通过产融结合,实现资本与产业的双轮驱动。定增项目有序推进,中药配方颗粒备案品种数量快速增加,已完成多省市的挂网准入工作,高壁垒透皮给药项目的4款高端制剂产品研发工作按计划推进,形成“口服+外用”、“院内+院外”、“传统制剂+高端制剂”的产品管线布局。
产业基金投资取得里程碑进展,公司旗下秦龙药康基金已投透皮给药项目研发商乐明药业(苏州)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作为国内首家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获批,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国内第三家获批,其它多款产品研发工作也在快速推进;已投植入类材料研发商苏州卓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其镁合金空心钉产品有望成为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镁合金骨科植入物。两个项目核心研发产品均适用于骨科类疾病,未来公司将加强与所投项目在产业业务方面的融合,实现资源互补,协同增效。
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搭建的中药创新药研发平台聚焦骨科慢病领域中药创新药的研发工作,目前产品遴选、立项等工作均有序高效开展。随着新药研发的推进和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公司将在市场发展中实现更为稳健的增长。
荣誉资质夯实品牌,政策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报告期内,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盘龙生态产业园获“陕西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并成功取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截至报告披露前一交易日,盘龙七片已入选“家庭常备风湿骨病药”品牌榜单、“区域特色中草药”和“秦药优势中成药”、“中医药市场消费推荐品牌”产品、“品牌影响力匠心产品”、“西湖奖·最受药店喜欢的明星单品”等荣誉,其疗效与安全性获八部国家级指南、四部共识推荐,并进入三本国家权威教材及临床路径释义,学术地位与市场认可度双提升。
盘龙药业2025年半年报彰显出传统中药企业转型的典型范式:以政策为锚点,以创新为引擎,通过研发体系升级、营销模式革新、产融深度融合,构建起多维竞争力。未来,随着中医药国际化战略落地及创新成果持续转化,盘龙药业有望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产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