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情 港股与A股如何吸引更多增量资金

港股与A股如何吸引更多增量资金

近期,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行业龙头相继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三一重工、晶澳科技等也纷纷公告筹划H股上市。此外,奇瑞汽车以“20年上市长跑终局”的姿态叩响港交所大门,比亚迪更是凭借4…

近期,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行业龙头相继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三一重工、晶澳科技等也纷纷公告筹划H股上市。此外,奇瑞汽车以“20年上市长跑终局”的姿态叩响港交所大门,比亚迪更是凭借435亿港元的配股融资规模,刷新了全球汽车行业股权再融资记录。

开年至今,南下资金资金净流入已近4000亿港元。过去3个月,香港股市的表现显然好于A股。年初至今,香港恒生指数的涨幅比上证指数高出近16个百分点,这一相对回报差距已经接近过去10年的顶峰。

3周前,高盛就曾指出,根据经验证据,港股市场相对于内地市场的极端表现,将导致随后几个月出现均值回归(或回报差距缩小)。从投资组合构建的角度来看,高盛建议继续围绕中后期AI受益者这条主线寻找港股标的并建立核心持股,以表达其对中国人工智能的基本面乐观;同时,高盛也推荐在A股市场中寻找精选消费和周期性行业的阿尔法机会。

投资A股还是港股,需综合考虑估值、政策、市场行业、国际资本流动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关键维度对比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一、市场特性

投资者结构与市场情绪

A股市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交易活跃度高,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大幅波动。港股市场则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交易相对理性,市场波动相对较小,但受海外资金流动影响较大。恒生指数成分股中,前10大公司(如腾讯、汇丰、阿里)市值占比超50%,市场表现高度依赖科技、金融等少数巨头。

交易机制

A股实行T+1交易制度,有涨跌幅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的短期波动,但也可能导致部分交易机会的丧失。港股允许当日买卖(T+0),且无涨跌停板限制,市场波动性显著高于A股港股允许裸卖空,卖空交易额占比约15%-20%(高于A股的融券比例),加剧市场短期波动,但也提供风险对冲工具。

二、估值水平

整体估值比较

通常情况下,港股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相对A股较低,这意味着在港股市场可能更容易找到被低估的投资机会,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截至2025年2月,恒生指数PE-TTM为10.0,PB为1.1,显著低于美股(标普500 PE 27.9,PB 5.1)、欧洲及东南亚市场,也低于A股核心指数(如沪深300 PE 12.6,PB 1.3)。港股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处于绝对低位,尤其是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估值优势明显。

A股部分行业(如科技龙头股)估值已修复至国际中等偏上水平,但整体仍低于美股,创业板(PE 33.5)和科创板(PE 113.5)虽高成长性显著,但需警惕局部泡沫风险。A 股在高科技、新能源等领域具备政策驱动的成长溢价,部分龙头股估值虽高,但受益于国内产业升级和国产替代逻辑,长期空间较大。

三、行业机会分布差异化

优势行业

A股市场在消费、金融、医药等行业具有较多的优质公司和投资机会,尤其是在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领域。另外,高成长赛道的半导体、AI算力、新能源车等政策扶持领域。

港股市场则在科技、互联网、生物医药等行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在港股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低估值蓝筹金融(汇丰、友邦保险)、地产等板块具备安全边际。科技与生物医药港股上市的创新药企(如药明生物)、互联网龙头受益于全球流动性回暖。

稀缺性

港股市场中存在一些A股市场所没有的稀缺标的,如部分外资企业、香港本地企业等,这些标的对于希望进行多元化投资的投资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四、资金流向

外资流入

港股是典型的“离岸市场”,投资者以国际机构为主(外资占比约40%),资金流向受美联储政策、美元汇率、地缘政治(如中美关系)等因素主导。当全球经济形势较好、美元走弱时,外资可能会加大对港股的投资,推动港股市场的上涨。

南下资金

随着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不断深化,南下资金在香港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南下资金的流入为港股市场带来了增量资金,对港股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政策环境

国家政策支持

A股市场受到国家政策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政府会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引导和规范市场的发展,如鼓励科技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这些政策将为A股市场中的相关行业和企业带来发展机遇。2025年国内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赤字率提升、政府债券扩容、消费提振政策(如家电以旧换新)等将直接利好消费、基建、科技板块。货币政策宽松预期(降息降准)支撑流动性,叠加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为A股提供增量资金。

香港政策优势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有独特的政策优势,如低税率、自由港等,这些政策为香港市场的企业发展和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制度更接轨国际,吸引全球热钱流入。若美联储降息,美元走弱将推动外资配置港股,尤其是科技和消费板块。港股中概股和互联网巨头的估值修复空间较大,且受益于AI应用和数字化转型趋势。

港股近期表现较好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新经济的大容量、高共识的核心资产在港股具有独占性。四大新经济方向——国产算力、互联网、智能车、创新药,均集中分布在港股市场。从新上市公司来看,2023年以来港股IPO行业也以软件(含智驾)、创新药、新消费等新经济为主。而且大量A股核心制造业龙头公司有赴港上市计划,这使得港股的股票结构更加优化。

另一方面是港股核心资产的盈利整体更为亮眼。A股核心资产仍有不少顺周期属性,约45%的公司(以万得茅指数+宁组合构成的49家公司为样本统计)还未走出经营拐点。相比之下,不少港股公司的净利润率和营收增速仍在恢复的早期,后续随着经济回升,这些公司在盈利端的改善和市场对盈利预期的上修,空间比当前估值修复更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经互联-上市公司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ipo123.com.cn/archives/52293
上一篇
下一篇
Avatar photo

作者: ID010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345892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zgssgsw@ipo123.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